索契也許會哭 但莫斯科沒有眼淚
入夜的莫斯科,凌晨一點多,道路上幾乎已經沒有多少車輛,安靜中夾雜著一些歡呼和叫喊。昨日,在俄羅斯世界杯八進四比賽中,東道主俄羅斯隊點球負於克羅地亞隊遺憾出局后,俄羅斯媒體對俄羅斯隊大加褒獎,而俄羅斯球迷依然在慶祝,主隊的離開並沒有讓他們太過傷心,用球隊主帥切爾切索夫的話來說,因為俄羅斯已經“証明了自己的價值”。
特別是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一位俄羅斯球迷對華商報記者表示,索契現場的俄羅斯球迷也許會流眼淚,但莫斯科人不會,因為俄羅斯隊已經証明了自己,他們配得上任何掌聲和歡樂。哭泣?不存在的!
比賽前
瘋狂採購啤酒,不顧暴雨也要看球
這場世界杯的四分之一決賽在俄羅斯黑海之濱的旅游之城索契舉行,這裡同時也舉辦過2014年冬奧會。盡管相隔甚遠,但莫斯科的球迷也閑不住,華商報記者發現,當天恰逢星期日,俄羅斯人都計劃著為主隊加油,希望球隊能夠跨過克羅地亞這道難關,再展俄羅斯人的雄風。
不少俄羅斯人在臉上畫上國旗,准備前往朋友家中或是球迷廣場去看球。下午三四點鐘開始,俄羅斯球迷就開始了自己的瘋狂大採購:他們去超市、去商店裡大量採購食物和啤酒,採購的隊伍中夾雜著很多年輕人。俄羅斯法律規定公民滿21歲才可以喝酒,因此,不少年輕人去商店裡買酒的時候需要出示自己的身份証明。無論是啤酒、伏特加還是香檳,這一天,因為有了前車之鑒,酒的供應顯然充足,很多超市並沒有被買空。
對於真正的球迷來說,去球迷廣場看球才是正事。晚上7點鐘左右的時候,莫斯科有了暴雨的跡象,天空中一朵巨型烏雲揚起黑帆,開始從西向東移動,方向就朝著盧日尼基那邊,莫斯科最大的球迷廣場就在盧日尼基體育場對面的麻雀山上。形勢看上去有些“緊張”,一位外國記者打趣道:“好像是個不祥之兆。”
不過,就算是下刀子,俄羅斯人也要去看球。從六點半開始,大批俄羅斯球迷混雜著一些看熱鬧的外國球迷沿著莫斯科大學西邊的道路步行前往麻雀山球迷廣場,看球的隊伍綿延不絕,球迷一邊走一邊唱,節日氛圍更濃烈了。當然,在這樣的場合,為了維持安保,大批警察和軍人聚集也就不奇怪了。
比賽中
俄球迷把酒店牆壁砸得咚咚響
上輪淘汰了西班牙,讓俄羅斯人看到了進入決賽的可能,“沒有什麼不可能,俄羅斯隊這一次踢得非常投入,我相信球隊能更進一步。”地鐵上,一位來俄羅斯看球的中國球迷對華商報記者說。因為家中有俄羅斯親戚,所以他也就自然地成為了俄羅斯球迷。
在索契舉行的比賽准時開始后,俄羅斯全國都在關注這場比賽,特別是首都莫斯科,幾百萬人的眼睛盯著電視屏幕,和身在索契的同胞們同呼吸共命運。有趣的是,俄羅斯電視媒體在比賽直播前就異常關注兩位政要在比賽現場一共觀賽的畫面,這就是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和克羅地亞美女總統科琳達·格拉巴爾·基塔羅維奇,這兩位大牌球迷從賽前到比賽中的一舉一動都被拍攝下來。
比賽中,作為本屆比賽最能跑的球隊,俄羅斯隊依然展示了他們跑不死的優良傳統,比賽中俄羅斯隊率先取得進球,並在加時賽下半場最后扳平比分,這兩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俄羅斯球迷將華商報記者所在酒店的牆壁敲得咚咚作響,特別是最后一個扳平比分的球,咚咚的砸牆聲清晰可辨。反倒是進入點球大戰后,俄羅斯隊無論是射入還是射丟,都沒有太多歡呼聲,大概是太過投入吧。點球往往就是這樣,大家都會屏住呼吸,在最后結束前,一般情緒不會瞬間釋放。
比賽后
莫斯科球迷仍在呼喊“啦西亞”
比賽結束了,俄羅斯人在點球大戰中運氣不佳,沒能再次重演淘汰西班牙隊的故事。在比賽結束后一個多小時后,華商報記者特意去球迷廣場和莫斯科的街道上轉了轉,在凌晨一點多的時候,街道上顯得非常安靜,周邊的小廣場裡也沒有球迷和小年輕們,一切都顯得那麼安靜,隻有一些疾馳而過的車輛,碾著雨水,發出沙沙的聲響。
球迷廣場上,還有一些球迷留在那裡,不過,莫斯科人並沒有傷心,他們依然在喝酒慶祝。比賽后,俄羅斯不少媒體都對於球迷大加褒獎,俄羅斯一家電視台在莫斯科比賽后直接採訪了一些球迷,索契的現場球迷確實有一些留下了眼淚,但莫斯科看球的俄羅斯人反應都比較積極,他們並不悲傷,反而對著鏡頭有說有笑,展示俄羅斯國旗。
實際上,俄羅斯隊完全配得上笑著離開世界杯,因為他們在本屆世界杯上的表現太出色了。俄羅斯的世界排名是第70,被稱為最弱東道主,他們一度被認為難以小組出線。然而,俄羅斯卻成為了第一支小組出線的球隊。八分之一決賽,對陣奪冠熱門西班牙,俄羅斯又上演了爆冷好戲。就憑淘汰西班牙一役,俄羅斯足以在世界杯史上留名。更何況,面對明顯強於自己且經驗豐富的克羅地亞隊,俄羅斯也與對手殺得難解難分,只是遺憾輸在點球大戰。
俄羅斯隊讓人敬重的一面還包括這一成績完全是依靠努力取得的,不像2002年韓日世界杯的韓國那樣飽受詬病。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對球隊的表現很滿意,贊賞了球隊的奮斗精神。
在安靜了差不多兩個小時后,從球迷廣場回來的球迷開始在深夜裡大喊“啦西亞”(俄語音譯:俄羅斯),這一聲似乎真得劃破了夜空,把很多人從夢中驚醒。 華商報特派俄羅斯記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