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和理念不會因為東道主面臨的困難而動搖。利用舉辦一屆體育盛會大幅度助推經濟社會發展,這並不是所有東道主都能做到的,也不是國際奧委會的選擇標准
裡約奧運會開幕近在眼前,如此盛會自然世人矚目,然而聚焦點並不相同。
有人目光緊盯著賽場,那裡是奧運會的競技舞台,想看看經過4年時間,世界體壇格局有了什麼變化﹔有人目光關注著場外,想看看有什麼熱鬧或者突發事件﹔有人目光瞄准了東道主的經濟、社會、環保、交通、公共衛生,借此了解那裡的發展現狀。
這幾天的網絡新聞,多有關於裡約的信息,運動員宿舍太小,設備太簡陋,物價飛漲等。筆者兩年前曾去巴西觀看世界杯足球賽,剛剛過去兩年,就算有變化,相信那時目睹的狀況多少可以作為參考。關鍵在於以什麼眼光、什麼標准和什麼心態去看待東道主。
首先,裡約奧運大舞台用了7年時間搭建起來,無論還有什麼問題,也是人家為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所做的努力,巴西人乃至整個南美洲期盼五環到來已經100多年,無論條件如何,都凝聚著東道主對奧林匹克運動和大家庭所有成員的盛情。
其次,中國運動員多為“80后”“90后”,並不知道自己的教練甚至教練的教練當年喊著“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初次踏進奧運會,看什麼都新鮮,都羨慕。如今,中國發展起來,綜合國力強大了,看到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物質水平還不發達,其實自己也剛剛經歷過這一步。
再次,除非奧運會在發達國家舉辦,否則在某些人眼裡總是這也不對那也不成。世界選擇了巴西,隻要比賽順利進行,裡約就是合格的東道主。雖然可能不夠優秀,但要據此說當初的選擇是錯誤的,顯然不夠公道。
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和理念不會因為東道主面臨的困難而動搖。團結、友誼、進步,全球不同種族、信仰、膚色的運動員齊聚裡約,以競技方式實現溝通交流,應該不會受影響。利用舉辦一屆體育盛會大幅度助推經濟社會發展,這並不是所有東道主都能做到的,也不是國際奧委會的選擇標准。也許,盛會大幕開啟之后,人們會發現巴西也有很多值得學習之處呢。
《 人民日報 》( 2016年08月02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