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精神,最是拼搏動人心(大家談·弘揚女排精神①)

2016年08月22日03: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女排姑娘贏了!”在裡約奧運會上,中國女排3比1戰勝塞爾維亞隊,時隔12年再奪奧運冠軍。從小組賽瀕臨出局,到淘汰賽后連克巴西、荷蘭、塞爾維亞三大強敵,讓人緊張到“受不了”的比賽過程,成為女排姑娘們頑強拼搏、團結一心的最好見証,女排精神也由此綻放了新光芒。今天,我們選取三篇來稿、網絡熱文以饗讀者,歡迎繼續來論,暢談對女排精神的理解。

  來稿請寄:rmrbpl@163.com,或傳真至(010)65368684。

  ——編 者 

          

  永不滿足詮釋夢想意義

  周鴻祎

  中國女排給我深刻印象的,是郎平永遠不滿足,永遠學習。作為中國女排隊員時,她就已經非常優秀,與美國名將海曼、古巴名將路易斯並稱為上世紀80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但她不滿足,到北京師范大學學習英語,到美國新墨西哥大學學習現代體育管理。她不是低水平重復,而是持續提升自己對戰術的認識、對競技體育的認識、對運動員的認識、對團隊管理的認識,甚至可以說,對自己的認識。

  人都有惰性,願意呆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呆在心理的“舒適區”,這導致大多數人永遠不會冒險去嘗試,永遠低水平重復。但對有些人來說,仿佛天生就有逃離“舒適區”的基因,時刻准備進入“學習區”。於是,這些人成了藝術大師、發明家、冒險家、企業家、體育大師。郎平時刻准備拋棄“舒適區”,進入“學習區”,願意接受未知挑戰。無疑,這一點為她和女排的成功打下了重要基礎。

  一個優秀的領導者絕不是隻傳授技術就能打贏比賽,還需要把自己的個人願景,自己的創造力、情感、承諾與團隊的共同願景、使命、價值觀結合在一起,激發每個人的創造力、榮譽感,激發每個人潛在的力量,這樣的團隊才會激情投入,才有可能實現目標。

       

  女排精神不是喊出來的

  劉旭輝

  2013年5月10日“郎家軍”的第一節訓練課,我在場﹔2016年7月28日“郎家軍”出征前的最后一節訓練課,我也在場。作為《京華時報》記者,很榮幸我成為為數不多記錄她們四年默默付出的見証者。

  女排精神不是喊出來的,它的實質乃是踏踏實實做好每一天,沒有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關鍵時刻是拿不出“精神”的。說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吃飯。四年來一日三餐,中國女排很少能碰到訓練局的其他運動隊,因為早上她們坐的是最早一趟班車,那時不少隊伍還沒起床,中午一般要練到1點多,等洗完澡去吃飯時人家很多都已經睡午覺了,下午訓練結束要到7點多,回到餐廳依然是最后一撥。一周七天,隻有周日休息。記得為了適應大館,全隊去首體訓練,從北三環到東二環,中午回來都兩點半了,飯也涼了。就是這樣日復一日的付出,才換回奧運賽場上那一刻的閃亮。

       

  頑強拼搏鑄就體育之魂

  唐守倫

  比起女排奪冠的結果,奪冠歷程堪稱蕩氣回腸。小組賽先后敗給荷蘭和塞爾維亞,半決賽和決賽中反敗為勝﹔在先失一局的情況下,面對東道主、8年來戰績1勝18負的巴西女排,中國女排神奇逆轉……30多年前,中國女排成為“拼搏”的象征,今天女排再度奪冠激蕩起國人對“女排精神”的美好回憶,同樣是因為拼搏。

  以足球、籃球、排球為代表的三大球,一支球隊要想確立起“一覽眾山小”的穩固地位,談何容易。中國女排每一次奪冠,都靠艱難的拼搏完成。越是困難時刻,越煥發出頑強拼搏的精神斗志,這樣一股競技體育的精氣神,正是女排帶給國人的驕傲。孫楊的帶病出戰、咬牙堅持,龍清泉的執著付出、再創佳績,傅園慧的毫不保留、全力以赴,所有這些奮發圖強、追求突破的努力,共同讓我們見証了競技比賽的“精神魅力”,感悟到個體奮斗的“洪荒之力”。這無疑是奧運帶給我們的最好禮物。


  《 人民日報 》( 2016年08月22日 05 版)

(責編:胡雪蓉、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