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向“洪荒少女”学习平常心

李泓冰

2016年08月10日07:29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奥运开幕不久,不少媒体还在作痛心疾首状慨叹“痛失首金”,网友们却被参赛女子100米仰泳的傅园慧那句“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刷了屏,“洪荒少女”秒变“网红”,无数网友在视频中拷贝她接受央视采访的生动机灵,她的各种“表情包”也迅速弥漫网络。

今天,小傅决赛,小丫头和昨天赛后不知自己成绩一样,被记者告知才知道已夺铜牌,顿时继续刷新妙语,表情包也被网友更新中。 短短两天,“洪荒少女”的微博粉丝数量已经上升至245万;她赛后随手发的一条很自嗨的“像我这样清新脱俗的美少女……”点赞数也迅速飙升到87万。“洪荒少女”毫无争议地成为奥运会开赛至今第一“网红”。

“洪荒少女”和懂得欣赏她的网友们,联手给大家上了一课:体育是用来拼搏的,更是用来享受的,但绝不只是用来吸金的。

每一个人,每一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独一无二,都值得欣赏和尊重。真正的体育精神,并不只是争出“第一”,更要紧的是发现“唯一”。傅园慧的生动,吴敏霞的淡定,龙清泉的怒吼,孙杨的痛哭……千姿百态都动人。表情的轻松,代表着运动员心态的轻松。网友的热捧,代表对竞技体育、对奥运会的国民心态,已经有了升华。

虽然本届奥运还刚刚开幕,我们已经学到了很多。

开幕式的返璞归真、倡扬绿色环保,告诉我们清新质朴也可以让人惊艳;每个旗手身边,都有一位抱着小树苗的孩子,运动员们会将里约送的一粒种子,将来种成一片树林,这不仅寓意环保,也寓意竞技体育应是唤醒全民体育的种籽;难民运动队的隆重出场,告诉我们体育是一道通向平等、和平与尊重的珍贵桥梁;而“洪荒少女”的出现,更让我们学会充分且单纯地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这当然不是说要简单否定我们曾经对竞技体育、对金牌的举国若狂。对中国来说,经历过81年前刘长春“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的凄怆,经历过国弱民穷和坎坷动荡,国人对奥林匹克体现的文明、和平与友谊充满憧憬,对竞技体育象征的“更高更快更强”极其渴望,体育兴则国运昌也被反复提及。对从积贫积弱艰难崛起中的华夏,这一切无可厚非。

但是,那种憧憬和渴望,也曾慢慢变了味道。当体育成了地方形象工程的一部分,金牌至上、冠军为王成为各省市攀比、追逐且物质鼓励的目标,也使得竞技体育夺走对全民健身的关注,甚至使“除了第一,余皆无味”的竞争观念,渗入教育领域、社会领域,就让人忍不住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体育,其实就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在中国已经进入GDP总量全球第二的今天,曾经有过的洗雪国耻的民族悲情应该渐次淡化,国民也应该能用愉悦的游戏心态,走进全民体育、轻松体育、快乐体育的时代。

事实上,竞技体育的空前辉煌,容易掩盖并忽视另一方面问题。在竞技体育上,中国越来越牛,但是在国民体育上,我们还任重道远。截至2015年,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终于达到1.57平方米,虽然已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50倍,但别人也在进步,我们仍然远远落在体育强国之后,还不足美国数年前相应数值的1/10,不足日本的1/12。 而大众参加中高强度体育项目的比例、常年参加体育训练的比例、青少年的健身习惯等等,更与体育发达国家差距不小。

“洪荒少女”的真性情和满满的自信,以及她脱口而出的“洪荒之力”,让人想起奥运之父顾拜旦的一句话,“镇静和自信成为古代文明宝贵的支撑,它们也将成为即将在暴风雨中诞生的未来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

体育可以给我们快乐,给我们自信,给我们坚强。而这一切,并不只是运动员的特权,更非金牌运动员所独有,而是每一个参与者都应享受到的荣光。

正值暑假,刚刚经历中考、高考的中国下一代,能否放下课本,不单做赛事转播的看客,更要有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的体验,去充分利用人均1.57平米的运动场地,享受运动和健身的乐趣。让全民体育也能激扬起浩荡的“洪荒之力”,激励我们的下一代,在奥林匹克精神的鼓舞下,尽享运动快乐,让自己更快更高更强,更有活力,“这是即将在暴风雨中诞生的未来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

(责编:张帆、杨磊)

关于我们

  • 人民体育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