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队获得女子重剑团体银牌

姑娘们,棒棒哒!

本报记者  郑  轶

2016年08月13日04: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当地时间8月11日,中国队选手郝佳露(右)在比赛中。
  本报记者 史家民摄

  看完最后一剑,69岁的法国外教勒瓦瓦瑟尔挥了挥手,召集中国队的弟子们搭着肩膀围在一起。老人沉稳的嗓音让所有人平静下来,“你们是最棒的,前面的路还很长,姑娘们,我以你们为骄傲!”

  这一幕发生在当地时间8月11日的里约奥运会女子重剑团体决赛现场。曾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夺得中国击剑史上首枚团体金牌的中国女子重剑队,当日以38∶44不敌罗马尼亚队,与冠军擦肩而过。首次替补上场的中国队选手郝佳露赛后泣不成声,两局比赛输掉了5分,她把失败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

  这次换人确实成为比赛的焦点。勒瓦瓦瑟尔表示,原本就计划决赛让郝佳露打孙一文的最后一轮,只不过孙一文突然受伤才打乱了计划,郝佳露以前对阵罗马尼亚队时打得非常好。“我们是一个新团队,决赛前都是我们3个人在打,她如果没有出场,就没有机会登上领奖台。”许安琪说,可能心理压力过大让郝佳露发挥不佳,但她有资格拥有这枚团体银牌。

  然而,一些网友不理智的冷嘲热讽,却在赛后涌向郝佳露,甚至整支女子重剑队。这支载满荣誉的队伍在里约并不顺利,许安琪和孙玉洁在个人赛首轮出局,寄予厚望的团体赛未能卫冕,让姑娘们黯然神伤。但对于在中国如此“小众”的击剑项目,多少次孤军奋战,才换来登上奥运领奖台的机会。

  最后登场的许安琪,拖着一条伤腿,顽强地一剑剑追赶,“对手频繁出剑,我一下子有点蒙,如果不那么着急,还是有机会的。”有形的比分差距或许能追赶,但无形的击剑普及度却是一道“鸿沟”。欧美有“剑道文化”的国家,每支国家队都是从成千上万的职业选手中选拔。而一代代中国剑客的奋斗与坚守,只为让更多人看见中国击剑。

  “我们输给了更强的对手,但队员们已经付出了自己的所有,这也是我最后一届奥运会了。”当了6年中国队教练的勒瓦瓦瑟尔将在里约奥运会后离任,“瓦爷爷”希望弟子们继续坚持“快乐击剑”的理念。“我是有一点老了,但我以后会继续和中国合作,开展教练员培训。”

  4年的时光,奖牌的颜色虽然变了,但中国女子重剑的成色并未改变。擦干泪水的姑娘们,在“瓦爷爷”的鼓励下,正重新踏上征程。

  

  特刊版式设计:蔡华伟 李姿阅 


  《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13日 06 版)

(责编:胡雪蓉、杨磊)

关于我们

  • 人民体育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