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姑娘,神了!(里约直击)

本报记者  张保淑

2016年08月22日05: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朱 婷

  惠若琪

  张常宁

  魏秋月

  丁 霞

  徐云丽

  袁心玥

  刘晓彤

  林 莉

  颜 妮

  杨方旭

  龚翔宇

  一次奋起总需要一个鲜明的标志,在奋勇拼搏之后迎来新的胜利。对中国体育而言,这个标志就是女排问鼎奥运冠军。这场决赛早已超出简单的奖牌之争,成为一支队伍挺进新时代的写照。

  一个民族总会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她自强不息。对中国人而言,这种力量就包括女排精神。这股力量早已超出竞技体育本身,成为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

  冲出重围  逆袭到底

  置身于巴西小马拉卡纳体育馆,更能真切感受到,中国女排经历了怎样一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对决。

  既有连续得分、高歌猛进的豪迈,又有久攻不下、首局落败的苦楚;既有比分胶着、你来我往的压抑,又有一击即中、柳暗花明的兴奋。变化的是女排姑娘一时的情绪,不变的是她们奋勇拼搏、一往无前的劲头,是她们不言放弃、奋斗到底的坚强意志。

  拼,就拼他个痛痛快快;拼,就拼他个鱼死网破。女排姑娘苦战4局,最终以3︰1力克欧洲劲旅塞尔维亚队,如愿夺得里约奥运会金牌,时隔12年重返世界之巅。

  回顾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的奋斗历程,不难发现,从小组赛开始,每一场比赛都是拼出来的。小组赛第一场对阵荷兰队,苦斗5局,中国女排以2︰3告负,遭遇“开门黑”。虽然之后取得两连胜,也仅仅确保了出线权。

  随后,中国队被塞尔维亚女排以3︰0横扫,又被美国队3︰1击败,面临淘汰赛对阵卫冕冠军、东道主巴西女排的严峻考验。

  然而,中国女排逆势而上、背水一战,愣是一路连克巴西队和小组赛击败过自己的荷兰队,闯入决赛。而在决赛赛场,她们将逆袭大戏进行到底,力压曾横扫自己的塞尔维亚队,加冕里约奥运冠军。

  赛场上,一路冲锋、一路奋斗,一路兴奋与激动、一路泪水与欢笑。国歌嘹亮,五星红旗缓缓升至顶端,女排姑娘和郎平领衔的教练团队享受着拼搏的成果和喜悦。今夜,奥运的荣光属于她们。

  艰苦磨砺  激情绽放

  客观地说,目前这支中国女排与主要对手相比,在身高、技术等指标上并不占优势,存在进攻点少、防守能力欠缺等弱点。然而,她们一路“逆袭”,最终赢得冠军,靠的是什么?

  女排队员魏秋月说:“我们靠的是团队力量。不管场上还是场下,大家拧成一股绳。这是女排精神的一部分。”主教练郎平认为,一方面,既要看到队员的不足,又要看到她们的成长。经历大赛的磨砺,这支队伍在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女排队员的作风非常顽强,极富团队合作精神。永远不放弃,追求每一分,关键时候敢出手,这就是女排精神。

  对中国女排的表现,新华社撰文评价:“这场荡气回肠的逆袭之战,让万里之外的中国观众不能不动容,她们每每在关键时刻的呐喊,临危之时的爆发,时时唤起多少国人内心熟悉的感觉:女排精神,女排魂。”郎平也指出,女排精神一直都在,不要因为胜利才去谈它,那些失败也是女排努力的一部分。

  女排精神不是不失败,而是如何从失败中奋起,最终走向成功。

  女排精神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郎平为代表的中国女排,从1981年在女排世界杯夺冠开始,连续赢得1982年秘鲁世锦赛、1984年奥运会排球赛、1985年女排世界杯、1986年女排世锦赛等5次冠军。受此激励,北大学子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女排精神的高潮。

  可以说,女排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成为中华大地上涌动的春潮,极大鼓舞了全民族奋发进取的激情。而今,30年过去了,女排精神的火炬已经传到新生代女排姑娘的手中,她们在里约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鼓舞着这个时代里的每一个国人。

  全球关注  举国赞叹

  中国女排夺冠后,全球媒体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英国《卫报》在文字直播中提及了中国女排曲折的冠军之路,并特意指出,中国队是从小组第四“逆袭”登顶的。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刊文指出,虽然塞尔维亚女排在最后阶段进行了“反扑”,但中国队保持冷静,并最终拿下了胜利。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网站刊发《中国女排获得金牌改写历史》的报道,并在文章右侧配上了本场比赛获胜功臣朱婷的照片。文章说,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的赛场上屡次上演“逆转”好戏,好状态来的“恰到好处”。此外,文章还特意提到,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成为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位球员和教练双料冠军。

  国内很多民众也通过电视和网络直播,第一时间关注女排夺冠过程。

  “中国女排姑娘好样的,一路走来,离不开姑娘们的强大心理和刻苦训练。郎导的用人策略让每个队员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及实力!”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刻骨铭心。女排精神其实从未远离过我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至今让我们热血沸腾。”

  “这场决赛在中国再创收视新高,再现当年看女排万人空巷的场景。多少年来,中国女排精神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时常温暖和激励着我们。”网友把激动的泪水和真诚的赞美献给了女排姑娘。 

  (本报里约热内卢8月20日电)

(责编:胡雪蓉、杨磊)

关于我们

  • 人民体育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