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痛心的布魯塞爾空難。圖片來源:華奧星空
布魯塞爾空難
對於美國體壇而言,1961年2月15日無疑是一個令人悲傷的時間節點,18位花滑精英全部因布魯塞爾空難喪生。那一天,比利時航空的548班機在布魯塞爾機場附近墜毀,共造成73人遇難,其中包括正前往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參加當年花滑世錦賽的美國國家隊18名運動員和16名隨行人員。
這起事故對美國體壇的影響力波及深遠,以至於從此之后美國改變策略,任何運動隊若需乘飛機參加國際比賽,人員全部是分批抵達。
安第斯山空難
1972年10月13日,一架載有45人的客機從烏拉圭飛往智利,不幸遇上風暴墜毀在3900多米高的安第斯山脈上,墜機地點離最近的道路也有近400公裡。機上乘客包括烏拉圭的橄欖球手及其家屬,其中21人當場喪生,其余24人中有8人在逃生中被雪崩奪去生命,剩下的16人與大自然展開了70余天的抗爭,最終陸續走出雪域而奇跡生還。
為了在冰天雪地的惡劣環境中活下去,幸存者被迫以遇難者的人肉充飢,而這慘烈而悲痛的生存故事后來被拍成了電影《活下去》。
贊比亞空難
1993年4月27日,就在美國世界杯前一年,贊比亞國家隊乘飛機前往塞內加爾參加世界杯非洲區預選賽,但飛機卻在加蓬上空失事,機艙中30人遇難身亡,其中有18位來自國家足球隊,他們的墓地就被建在該國獨立體育場旁邊。
空難發生后,整個贊比亞國內都感到萬分的惋惜,因為這支年輕的隊伍是贊比亞的“黃金一代”,逝世的絕大多數球員都隻有18歲,他們代表著贊比亞的未來。
在世界體壇范圍內,空難對於足球運動的傷害最大。除了這幾起震驚世界的事故外,前蘇聯塔什干帕赫爾足球俱樂部、秘魯利馬聯合足球隊、以及來自智利、瑞士等國的球員也都曾遭遇不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