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32歲的雅典奧運會男子110米欄冠軍、“中國飛人”劉翔正式宣布退役。“從今天起,我將結束我的職業運動生涯,正式退役。”與姚明、李娜等不同的是,劉翔是通過發布微博長文的形式宣布退役消息的。
感慨人生太順“不是好事”
在退役聲明《我的跑道!我的欄!》中,劉翔稱,退役是反復深思熟慮,最終做出的決定。“雖然不舍,雖然痛苦,但我別無選擇。”
作為110米欄史上,第一個集奧運冠軍、室內室外世錦賽冠軍、國際田聯大獎賽總決賽冠軍、世界紀錄保持者等多項榮譽於一身的運動員,劉翔在中國田徑史,甚至亞洲田徑史上獨一無二。但就在2007年8月31日,劉翔以12秒95的成績獲得大阪世錦賽冠軍,成就職業生涯大滿貫之后,逐漸從巔峰滑落。
2008年8月21日,北京奧運會110米欄預賽,劉翔臨場退賽。退役聲明中,劉翔感慨“人生太順了也許並不是好事”,他反思稱,退賽是因為“在成績面前,沒有重視自己的腳傷,一味追求速度,不斷加大訓練負荷使腳傷由輕到重”,直到“被迫退賽”。回憶起當時,劉翔說“腳痛,心更痛”。
北京奧運后,劉翔前往美國治療,為期三個月的美國療傷后,他神奇復出,接連獲得2009年田徑亞錦賽、東亞運動會和第11屆全運會的冠軍。
但2012年倫敦奧運會,劉翔還是沒能跨過“那道欄”。劉翔在退役聲明中稱,當時帶傷忍痛上場,“已經知道自己凶多吉少”,但“不想人們再罵我是懦夫、是臨陣脫逃的‘劉跑跑’”,於是隻能帶著遺憾和無奈單腿蹦到終點。
回憶運動員生涯稱“已盡力”
退役聲明中,劉翔也承認,退役主要是因為傷病,“雖然我的心中仍有熱血,但我的腳卻一次次對我說不,它無法再承受高強度的訓練和比賽。”
對於充滿榮譽又不乏爭議的運動生涯,劉翔昨日接受央視採訪時說:“作為運動員,我已經盡力了。”
劉翔
生日:1983年7月13日
身高:1.89米
體重:87公斤
運動項目:110米欄
人物簡介:110米欄史上唯一一位集奧運會冠軍、世錦賽冠軍(室外和室內)、世界紀錄於一身的大滿貫運動員。
劉翔退役聲明節選
我的跑道、我的欄:
一晃你們已經陪伴了我19年。初次見面時,我還只是個13歲的孩子,那時我其實只是把你們當成了我的大玩具。
然而從今天起,我恐怕要離開你們了,雖然舍不得,但是我真的“病”了、“老”了,我無法再與你盡情奔跑,我無法再與你擦肩跨越。我要“退休”了,我要開始一段新的旅程。
人們說我是亞洲第一個拿到跨欄大滿貫的運動員,當時的我聽到的隻有贊美。現在回想起來,人生太順了也許並不是好事。在成績面前,我並沒有重視自己的腳傷,一味地追求速度,不斷加大訓練負荷使腳傷由輕到重,直到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那被迫退賽的一幕,是我至今都不願意再回憶的。我做夢都想在家鄉父老面前,讓五星紅旗升到最高處,但腳傷卻偏偏在備戰前夕發生。
記得那一天比賽檢錄時,我隻記得的就是痛,腳痛,心更痛,這也是我入場之前用腳使勁踢牆墊,又怨恨又無奈的原因。我為什麼無法忍受傷痛?為什麼各種治療都無效?為什麼我辜負了全國人民的期待?我為什麼……
在德國備戰奧運會期間,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專門安排當地最好的醫生對我進行診治,但也無濟於事。我的人生就是這樣的戲劇性,我再次在奧運會上帶傷忍痛上場,雖然已經知道自己凶多吉少,但我當時真的很想替自己的人生扳回一局,我不想人們再罵我是懦夫、是臨陣脫逃的“劉跑跑”。雖然在疾跑后起跨的一刻,我已感覺到自己的腳跟突然變空了,雖然我在跑道上摔倒了,雖然我隻能帶著遺憾和無奈單腿蹦到終點,雖然我隻能似乎是告別式地最后親吻一下我的欄。但我真的盡力了……
退役后,我將去完成剩余的學業進一步充實自己,做一些對中國青少年體育發展和提升國人健康體質有利的事,力所能及推動和促進中國田徑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摘自劉翔微博)
不要以為亞洲或中國運動員短跨項目不如歐美,我會用實際行動証明,亞洲有我!中國有我! —2004年雅典奧運后,劉翔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
“你們會看到跑得更快的劉翔。” —北京奧運會退賽之后,劉翔通過公開信表達重返巔峰的信心。
回應
【談退役】
2008年就有過退役想法
昨天,劉翔接受了央視《體壇風雲會》節目的專訪。劉翔表示,自己今年年初就有退役的想法:“覺得自己是應該和田徑場告別了,因為我很難再去穿著釘鞋在賽場上奔跑。迄今為止我大約有四五個月沒穿過釘鞋了,期間偶爾穿一下,強度稍微大一點,跟腱就會感到酸疼。”
劉翔甚至表示,自己在2008年就有過退役的想法:“(現在退役)肯定還是舍不得,畢竟深愛這項運動。我自己也一直在很努力的康復,很努力地訓練,不然也不用(在倫敦奧運會之后)等兩年再宣布退役。其實最早一次有這個想法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傷退之后,當時心裡已經完全懵了,就在想以后到底怎麼辦,心裡有些怨恨自己。”
【談雅典奧運】
當時奔著前八去 沒壓力
劉翔回憶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110米欄決賽時的諸多細節和感受,坦言當時的任務就是進決賽,金牌根本不敢想。
回憶起那場決賽,劉翔仍然記憶猶新。劉翔坦言,當時自己隻有21歲,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當時就是奔著前八名去的,所以沒什麼壓力,覺得自己能夠進決賽,就是突破歷史了。
雖然劉翔拿到了最后的金牌震驚世界,但劉翔坦言,“當時根本沒想過獎牌,更不用說金牌了,進決賽我就完成任務了,贏一個名次就往上提一個,這就可以了。”
對於決賽的細節,劉翔清晰地記得,到第四個欄時,自己已經甩開了其他人。“當時我用余光掃了一下旁邊,人到哪去了?人怎麼沒了?”劉翔調侃道,雖然當時處於領先,但自己根本不敢想,生怕這個念頭影響了比賽節奏,直到到達終點的那一剎那,才意識到自己是第一了。
【談北京奧運】
一度自我膨脹埋下傷病隱患
談到北京奧運會的因傷退賽,劉翔無奈地表示,自己很想在第一時間告訴大家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面對外界如潮的質疑和批評,他被保護了起來。“當時我記得沒有一個人敢跟我說話,大家都不知道怎麼樣和我交流,或者說安慰我的話。我記得一個志願者把我帶到休息室,對方當時就哭了,這是我不太願意去回憶的一段往事。”
對於當時為何不公開自己傷情,劉翔稱,一直沒有找到開口的機會,“當時很難開口說,因為大家過於保護我,不讓我自己發出聲音,都會為我去說話。”
劉翔承認,自己在北京奧運會之前一度有過自我膨脹,這也是他后來埋下傷病隱患的一個重要原因。那個時候,劉翔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戰無不勝,“我不可能受傷”。
北京奧運會后,面對網絡上難聽的指責聲,劉翔坦言自己很在意,也因此一度變得有些自閉:“因為之前都是一片贊美之聲,08年之后聽到負面的很多,那時候就覺得怎麼會這樣?我就覺得自己沒做錯什麼事情,你們怎麼會這樣?我都是盡自己最大的能力。”
【談倫敦奧運】
盡了最大努力 問心無愧
2012年倫敦奧運會是劉翔最不願意提及的回憶,因為他賽前就感到,自己因為傷病的原因很難完成比賽,但此時的他已無法回頭。
比賽當天,劉翔表示自己當時隻想要努力完成預賽,但是在第一個欄摔倒后,他就感覺到自己的跟腱完全斷了。但是自己當時已經感不到任何疼痛,只是感到傷處發麻。
隨后,他在全場觀眾的注視下堅持單腿跳過了終點線,兌現了自己賽前“摔也要摔在場上”的承諾。劉翔表示,自己為完成目標,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他已經感到問心無愧了。
據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