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進校園”活動,推廣和普及健美操、啦啦操等非奧項目

體操,期待走出“少數人的游戲”

本報記者  范佳元  劉碩陽

2015年10月20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19日,成都代表隊選手鄒敬園在比賽中。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攝

獲得男子自由體操冠軍的楊家興來自長沙市代表隊,這個具有體操傳統的城市曾經培養出名將李小鵬。還未進入國家隊的楊家興直言李小鵬是他的偶像,“我敢於做動作,首屆青運會的規格不一般,這樣的氣氛感染了我。”楊家興說,“我這套動作難度不算太高,但我希望我的表現能夠打動國家隊。”10月19日,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體操比賽繼續進行。根據競賽規程,參加本屆青運會體操比賽的男子運動員年齡為14至17歲、女子為13至15歲。在奧運會男子體操全能冠軍楊威看來,“這個年齡段是體操運動員生涯的第二階段,抓住機會將來可能大有不同”。

來自鄭州市代表隊的劉津茹已經入選國家隊,19日下午她奪得了女子跳馬的金牌。“比賽競爭很激烈,我非常想得到這塊金牌,為此放棄了全能項目的比賽。”劉津茹說。

來自香港代表隊的張可逸在女子個人全能項目比賽中隻取得了第二十三名的成績,她說:“能夠參加青運會我感到非常開心和榮幸。”張可逸希望未來自己可以代表中國香港隊站在國際大賽的舞台上。

體操本身是一項低齡化的運動,因此在本屆青運會的所有項目中,體操項目的比賽水平與國家頂尖水平最為接近,參賽選手中不乏有國家隊經歷的運動員。據業內人士透露,體操項目更新換代比較頻繁,四五年之后,這批選手中的佼佼者很有可能成為國家隊主力。在這位業內人士看來,本屆青運會的體操比賽也有“憂”:“后備人才的厚度不夠,雖有個別尖子隊員,但人數還是比較少,形成不了穩定的群體。”

后備人才不足是困擾中國體操的老問題,從去年的南寧體操世錦賽中可以看出,這個問題在逐步得到改善,但短期內很難根本解決。據了解,目前體操項目的優質資源主要集中在國家隊,地方隊在教練資源、參賽機會等方面與國家隊差距過大,很難成為國家隊的穩定補充。

不過,福州隊教練呂君海則認為不必太過悲觀。“目前,中國體操在青運會的年齡段已經涌現出馬躍、鄒敬園等尖子選手,雖然家底還比較‘薄’,但還不能對一個運動員未來的發展過早下定論。”呂君海說,“這個年齡還沒冒尖的選手,以后同樣有機會成長為全國冠軍。”

香港代表隊隻有6人參加本次青運會體操比賽。據女隊教練羅玉萍介紹,這些運動員的啟蒙階段都是在家附近的體操俱樂部度過的,從事專業訓練也只是近3年的事情,“她們都是帶著作業來的,每天比賽結束后還要做功課。青運會是規格很高的比賽,但這不會成為她們在學業方面偷懶的理由。”

而在內地,體操長期以來被局限在專業隊范圍內開展,因得不到校園和社會的支持,逐漸形成“少數人的游戲”的刻板印象,難言規模。因此,近些年積極開展“體操進校園”活動,以“大體操”的概念推廣和普及健美操、啦啦操等非奧項目,為的就是夯實塔基。

2014年,國家體育總局就進一步加強體操后備人才發展提出搭建新的體制和運行模式:在金字塔的頂端是國家隊,是奧運爭光的主力軍﹔而塔基部分則是校園體操和快樂體操俱樂部,這是擴大體操人口的基礎工程,也是增強學生體質的基本平台。

羅玉萍認為冠軍的作用也非常重要,石偉雄在2014年仁川亞運會上獲得男子跳馬冠軍,實現中國香港體操隊在國際賽場上金牌零的突破,“我們因此把體操列為精品項目,以大賽成績帶動后備力量的發展。”羅玉萍說。

《 人民日報 》( 2015年10月20日 15 版)

(責編:溫靜、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