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運會的新意(體壇觀瀾)

范佳元

2015年10月22日08: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因為時代的發展和人們對體育功能的再認識,青運會被賦予更多的內容和希望。青運村、文化小屋……種種舉措都讓人看到青運會正在努力擺脫舊有的辦賽模式和理念

金秋重陽,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正在榕城福州舉行。原本只是為奧運戰略發現和選拔競技體育人才的青運會,因為時代的發展和人們對體育功能的再認識,被賦予更多的內容和希望。

在不同比賽項目和場館間切換,與各種體育相關人士交流,自然不乏誰是“希望之星”的話題,但對普及和推廣項目、擴大運動人口基數的思考卻被提及更多。

比如,國家男子舉重隊總教練陳文斌說:“競技項目的選拔是優中選優,但脫離了群眾基礎,就很難出現頂尖選手。”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邵世偉說:“一項賽事最多也就100多人參加,如果普及推廣工作做得好,那就是幾百萬的人群。”包頭市U17女排隊由包頭市第一中學的學生組成,領隊郝振生說:“很多城市的專業隊很羨慕我們,我們人才儲備多,球隊有70多名隊員。這在別的地方想都不敢想。”

長期以來,中國一些運動項目的發展思維沒有與時俱進,認為隻要搞好訓練、比賽能拿金牌就是圓滿完成任務。沒有從項目發展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關門辦體育帶來的結果就是群眾因為不了解而不關注,項目發展因此陷入缺兵少糧、難以為繼的窘境。

不管是曾在上世紀80年代末曇花一現的全國青少年運動會,還是曾舉辦過7屆的城運會,賽事為奧運爭光戰略服務的功能定位十分單一。時移世易,青奧會及其所承載理念漸入人心,除了金牌,人們更應該去關注體育的人文教化作用,關注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關注項目發展的群眾基礎……

將觀念轉化為行動,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情。青運會組委會費了一番心思,設計的文化教育活動超過百場,青運村、文化小屋……種種舉措都讓人看到青運會正在努力擺脫舊有的辦賽模式和理念。如果與青奧會相比較,略顯空蕩的青運會賽場還是少了一些年輕觀眾的身影,親臨賽場,同齡人的示范或許是最好的激勵和教育。

一葉落知天下秋。這個秋天,就從收獲青運會開始吧。

《 人民日報 》( 2015年10月22日 23 版)

(責編:溫靜、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