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版權熱能否讓資本如意“變現”(體壇走筆)

彭訓文

2015年11月20日07: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幾個月,中國傳媒和互聯網公司達成幾項大協議,購買從洛杉磯快船隊到西班牙足球俱樂部各種賽事和球隊版權。事實上,國內的大手筆買家確有不少,其背后都貫穿兩大關鍵詞:政策和資本。

  近兩年來,體育產業不斷升溫,特別是去年10月國務院出台《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后,體育產業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慧眼獨具的互聯網巨頭更是把體育賽事版權捧為下一個投資風口。截止目前,騰訊、網易、樂視、阿裡、愛奇藝、優酷土豆、搜狐、新浪等主流互聯網公司無一例外,都已開始加大布局力度。無論是奧運會、美職籃、英超等全球頂級賽事,還是跑步、冰雪、搏擊等區域性特色項目,都有大量競購者排隊等著簽約。

  不過,有報道指出,中國公司尚未証明體育迷將會為最盛大的賽事和大牌體育明星付費。這一觀點對中國體育或有啟示意義——的確,突然之間熱錢涌入,實際上改變了游戲規則。中國體育產業還不發達,熱錢最終促進其成熟還是反過來燒了它,一切都尚未可知。

  從目前的總體形勢來看,中國足球環境和中國體育市場的大環境是向好的。這也是眾多資本敢於砸錢搶購版權的底氣所在。但筆者也難免會有這樣一種擔憂:拿這麼多錢砸向中超等賽事版權,這個錢究竟用往何處?是拿去買大把的大牌球星、大牌教練?還是拿去支持俱樂部基礎設施建設、青少年足球培訓?

  資本的要求其實很簡單:“乘興而來,滿意而歸”。對於這些囤積版權的互聯網巨頭來說,“變現”仍是一大難題。依靠傳統的廣告收益模式恐怕難行,但體育觀眾的高忠誠度為賽事周邊產品售賣提供了一個契機。這方面,樂視體育正在以全產業鏈運營模式嘗試讓粉絲消費。這也讓我們看到版權對於資本運作者的要求所在,這就是隻有擁有足夠成熟的商業模式和運營能力,才可能讓目前這個吹得很大的氣球平穩“著陸”。因為,隻有留得住粉絲,版權的“買買買”才有真價值。

  而對於中國體育來說,我們還需要考慮的更為緊要的一個問題是:大把的錢是“燒”出中國體育大未來的主要條件嗎?資本所關注的經濟效益和國家所重視的社會效益,兩者如何找到共同的利益訴求點,這對其中各方來說,都是考驗。

(責編:張帆、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