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

不同項目運動員收入虛與實

2016年01月01日08:48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不同項目運動員收入虛與實

  ■本專題策劃本報記者 鄔愷山

  ■本專題撰文 本報記者 白志標 楊敏

  ■本期特邀嘉賓

  北京社科院研究員金汕

  進入2016年,你願意當奧運冠軍還是中超標王?這個有趣的假設源自2015年進入尾聲之際中國體壇的幾則關於知名運動員收入與轉會費的報道。奧運蹦床冠軍何雯娜在微博上晒出自己的月工資隻有2464.70元,國羽一哥諶龍憑借近兩百萬元比賽獎金成為世界羽壇收入最高的選手,可這僅是網壇一哥德約科維奇1.4%的年收入。隨著中超轉播權去年賣出了80億元的天價,新賽季已有球員的轉會費從陸續開出了5000萬到9000萬不等的“天文數字”,這是2004年的10到20倍。本期三言兩拍就不同運動項目的收入虛實特邀北京社科院金汕研究員來做一探討。

  奧運冠軍月入不足3000元,實嗎?

  楊敏:奧運冠軍何雯娜上周因為在微博上晒了自己的工資單而被推上風口浪尖,上面顯示她的月工資收入為2464.70元。她還配文如下:來吧,工資比我高的,可以來炫耀了。沒想到,這一晒讓她成為“網紅”。同情她的網友並不多,因為大家的記憶力都不差。當年她奪得北京奧運會蹦床冠軍后,單單所屬的福建省龍岩市就給她頒發了100萬元的獎金,這還沒算她成名以來所出席的商業活動的收入。眼尖的網友還發現,何雯娜還曾晒過自己的座駕是一輛寶馬,而她在北京也有房產,如果單憑2000多元的月收入,這些是如何實現的呢?

  白志標:我覺得這次何雯娜的晒工資單更多是“玩笑”的成分。事實上,眾所周知,絕大多數人的收入並不等於基本工資。所以,何雯娜沒想到這種別樣的“炫富”引發了人們的“大討伐”。其實,熟悉體育系統收入構成的人都知道,運動員除了工資外,還有訓練補貼,而比賽獎金才稱得上是運動員收入的大頭。比如,按照江蘇體育系統現在的標准,全國比賽冠軍獎金為16000元,世錦賽冠軍獎金則為8萬元,奧運會以2004年的國家標准前3名的收入25萬元、15萬元、10萬元,2008年后這個標准大為提升,所以對於重點項目的運動員,就算沒有達到拿獎金水平,在省隊、國家隊的月收入也基本在6000元左右。

  金汕:我覺得這種晒工資單其實並沒有多少實際意義,反而是另外一種“炫富”,誰都知道這不是真正的收入。我倒是想說,何雯娜這個基本工資實際上也反映了一個事實,就是她這種奧運冠軍和屬於重點項目級別的基本工資基數這麼低,那麼那些普通運動員特別是非重點項目的基本工資肯定更低。之前我們看到過國家女足球員每月收入很低,好像才三四千元,而地方女足的收入就更低了,這也說明我們在體育項目發展上的不平衡,也解釋了許多非重點和市場化低項目選材越來越難的原因。

  楊敏:除了何雯娜之外,另外一名中國運動員的收入也成為了新聞,他就是國羽男單一哥諶龍。縱然憑借接近200萬元獎金成為去年世界羽壇收入之最,但與去年世界網壇一哥德約科維奇的2159萬美元相比,那真是小巫見大巫。小德去年的收入,比全世界羽毛球運動員的獎金總和還要多出一倍多。

  金汕:說到我們運動員的收入,有一點需要明確,其實這個收入還得上交一半給體育總局,並不是自己可以全拿,當年姚明在美國打球也如此,包括過去劉翔的收入,再說諶龍還沒有當上奧運冠軍,沒那麼多的代言、贊助收入,所以單純靠比賽的獎金是不能與林丹、李雪芮甚至何雯娜這些已經拿到奧運冠軍的運動員相比的。

  中超“標王”直逼億元大關,虛嗎?

  楊敏:如果何雯娜的月工資不能反映她的真實收入,那中超的冬季轉會球員身價是否存在同樣的“水分”?這回不是虛低而是虛高了,因為現在所知的轉會價竟從5000萬起跳,價位之高超乎想象。廣州富力國腳於洋,雖然是俱樂部板凳國腳,依舊標出了9000萬元的身價﹔難入國足的姜寧,從廣州富力轉投中超新軍河北華夏幸福,據稱轉會費超過5000萬﹔江蘇陣中的國腳任航,挂牌價達到8000萬元,而該隊另一名國腳吳曦的轉會費可能接近億元。相比之下,恆大的巴西外援高拉特轉會費也才1500萬歐元。可以預見的是,這個冬天過后,中超新的標王很可能會誕生。

  金汕:我覺得中超這些球員的身價虛否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是說明我們現在國內好球員比較缺乏,而且外援數量受到限制,所以對於期待新賽季有好成績的俱樂部來說,這些在國內球員中算“高水平”的球員就屬於奇貨可居,轉會身價肯定會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就中國足球目前的整體水平和成績,這個價格確實虛高,就這個價格在歐洲市場都是好球員的價格,但人家會以這個價格要我們的球員嗎,顯然不會。所以,我過去也一直強調,個別俱樂部水平並不能等同中國足球整體水平。

  白志標:其實,無論是何雯娜晒工資單還是中超球員轉會價飛速上升,都反映出了另一個現實,社會化程度不高的項目,高水平運動員靠奧運冠軍是可以迅速脫貧致富的,但這基本是一錘子買賣,因為四年才一次奧運會,而且蟬聯冠軍的難度太大,比如2008年奧運會的大多數冠軍基本銷聲匿跡了﹔而足球籃球這樣的社會化程度高的項目,在國內屬於有水平的運動員雖然奧運會、世界杯成績不濟,但通過職業化賽事致富,如巴特爾、王治郅等,從這一點上來看,反而收入“虛”的是奧運冠軍。

  奧運冠軍和中超標王爭土豪,誰是?

  楊敏:看來,無論是何雯娜的月工資,還是中超的轉會費,均有可能存在不實與虛高。一邊是舉國體制下培養出來的冠軍,他們所從事的運動項目並不具備太大的開發潛力,但他們因為奧運冠軍或世界冠軍頭銜而走上個人致富的康庄大道﹔一邊是商業化程度處於中國體育職業聯賽領先位置,但國家隊成績嚴重落后的足球項目,職業化程度帶領一些甚至連國家隊也未能進入的球員成為百萬甚至千萬富翁。那,到底是當奧運冠軍好,還是中超標王強呢?

  金汕:這個還真不好比較,因為奧運冠軍有值錢的和不值錢的。標王,從字面上就已說明了,不管是乒乓球的還是足球的,哪怕是籃球的,人家每年都可以標王,收入多了去了。奧運冠軍隻能4年才出一次,而且多數人的商業價值在奧運會后最多延續兩年,狀態好的還能延續到下一屆奧運會,這四年的商業價值不比職業聯賽標王低,可不好的呢,基本就退出人們的視野,商業價值也就無從談起了。比如同是2004年奧運會冠軍,劉翔和邢慧娜都是田徑運動員,但商業價值完全不同,就劉翔來說,從2004年到2008年,商業價值比國內足球、籃球、乒乓球那些標王都高。

  白志標:我覺得就整體而言,奧運冠軍的價值如果從有形和無形來講,比足球的標王還是要大,后者更多體現的是商業價值,而職業球員從政的遠比奧運冠軍少。去年冬天中超好的球員的身價有的達到了8000萬元,有的開出了9000萬元!中超轉播權賣了80億人民幣,有人甚至稱球員身價步入億元時代,但不可否認,有的標王今年值這個錢明年就可能淪落到無人要的地步,當年歐洲杯賽場上的阿爾沙文就是例子,去了英超很快就神勇全無,最后連老東家都不要他了。奧運冠軍則不同,在國內除了國家有獎勵,所屬的省市從省級到地級再到縣級都有獎金,此外還有各種包括房子在內的物質獎勵。更重要的是,這個榮譽還是從奧運冠軍進入到體育乃至其他官場的台階,可以說是一輩子的價值。

(責編:林露、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