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伙潘岳的滑雪感悟

踏上雪道 沒有過不去的坎兒(我運動 我快樂)

本報記者  王錦濤

2016年01月07日07: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潘岳在滑雪。
  本報記者 王錦濤攝

  掃描二維碼
  看更多內容

  見到“80后”小伙潘岳時,他剛從甘肅張掖參加滑雪比賽回到青海西寧。他的右手食指受傷縫了針,還未消腫,“比賽前兩天不小心被車門夾到,骨折了。”潘岳說。最終,手指受傷的他和3個隊友一起拿下了團體第二名,“非常滿意這個成績,因為獲得第一名的團隊由專業運動隊員組成。”

  滑雪板、滑雪鞋、滑雪杖、雪崩氣囊背包……在潘岳的住所,各種滑雪裝備佔據了不小地盤。

  雪道的起伏就像生活中的跌宕,既能鍛煉身體,又能磨練性情

  2004年,潘岳從清華大學畢業。離開校園前,同學約他一起去北京懷柔滑雪,那是潘岳第一次接觸這項運動。從此,一發不可收,“那種在雪道上風馳電掣的感覺,讓我著迷。”潘岳說。

  “我剛開始滑雪那會兒,會滑的人其實並不多,而且多是野路子。”潘岳說,雖有一些退役運動員教滑雪,但在技術上存在脫節。“如果你看20年前的電影,會發現當時的滑雪板很細、很直,還很長。”潘岳說,“現在的滑雪板是板頭寬、板腰細、板尾寬的樣子,而且比較短。”最早的那批運動員學的是傳統滑雪技術,對新的雪板並不掌握。

  “現在,國內很多滑雪場、俱樂部都有非常優秀的教練,訓練也步入正軌,普通愛好者的滑雪水平提升很快。不像我,走了不少彎路。”潘岳說,他當時主要依靠模仿滑得好的人,“然后,自己憑感覺琢磨,其實許多動作都走形了。”潘岳經常觀看國外的視頻教程和教練手冊,若發現非常好的內容還自己翻譯,分享給更多的雪友。

  近幾年,滑雪運動在國內日漸升溫,“我一直認為,滑雪是冬天戶外有氧運動最好的選擇。”潘岳說,“雪道的起伏就像生活中的跌宕,滑雪既能鍛煉身體,又能磨練性情。”

  技術得到提高后,展現在面前的是更寬廣的世界

  從開始接觸滑雪,到真正掌握這項運動,潘岳用了5年。

  2008年,潘岳受了一次重傷——小腿骨折,因此打了一塊鋼板、8顆螺釘。醫生告訴他,鋼板將伴隨他一年多,這期間不能再去滑雪。“中間會跨過一個雪季,但我不想錯過。”於是,潘岳偷偷去了滑雪場。

  對潘岳而言,那是重新認識滑雪、重新認識自己的一個雪季。因為有傷,不能放開滑,“我就把自己當成不會滑雪的人,從最基礎的犁式滑雪、橫滑降等動作開始練習。”潘岳說。再一個雪季到來時,潘岳腿上的鋼板和螺釘也拆掉了。當他從雪道上滑過時,標准、漂亮的動作贏得了雪友們的尖叫和歡呼。

  突破瓶頸,技術得到全新提高后,潘岳發現,滑雪展現在他面前的是一個更寬廣的世界,“我們日常接觸到的是高山滑雪。其實,以高山滑雪為基礎,還有很多分支,比如說自由式滑雪、跳台滑雪、登山滑雪等,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對技術要求更高。”

  潘岳還清晰地記得他第一次滑跳台的情景,“從跳台飛出去后,腦子一片空白,唯一想的是怎麼還不落地。”但在500次、1000次之后,漸漸熟練了,也學會了轉體等技術動作,而且“很享受飛翔的感覺。”

  如今,“滑雪是我的一種生活狀態。”潘岳說,“開心時會去滑,遇到困難時會去滑,隻要踏上雪道,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在他心底,滑雪被認定是相伴一生的運動

  2012年,潘岳離開北京,來到青海工作。初到青海,對氣候不適應還是次要的,最讓他失望的是沒有像樣的滑雪場,“雪道都很短,也沒有跳台,很初級。”但地處高原的青海,有很多適合登山滑雪的高海拔山峰,位於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的崗什卡雪峰就是其中之一。

  崗什卡雪峰,海拔5250多米,有常年不化的冰川,每年都會舉辦登山滑雪交流大會,潘岳年年參加,從未缺席。他說:“在海拔4800米到4300米的冰川坡段,和全國各地以及國外的雪友一起滑雪,不僅過癮,而且能相互學習。”

  從2004年算起,潘岳與滑雪結緣已有11年,“時間不算長,在一些有滑雪傳統的國家,很多人從三四歲開始滑雪,一直滑到人生的暮年。”潘岳說,“我的目標是滑到70歲。”在他心底,滑雪早就被認定是相伴一生的運動,如果有一天沒法飛跳台、不能滑冰川了,他說就去雪山徒步,伴著朝陽出發,跟著落日回家……

  過兩天,潘岳准備出發去新疆阿勒泰地區滑雪,“基本上每年都會去,那裡雪好,雪友也不少。2016年已經到來,要和雪友們狠狠滑一把。”潘岳笑著說。


  《 人民日報 》( 2016年01月07日 23 版)

 

(責編:胡雪蓉、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