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讓體育貼近民眾(體壇走筆)

汪  瑩

2016年05月10日07: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體育”在很多中國人的想象中,似乎是職業運動員的專利。盡管很多學校會重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但體育課仍然被視為沒有太大意義的副科,不是被所謂的語數外等主科征用,就是被大多數學生用來玩耍或自習。

  那些年,4年一度的奧運會也更多地被視為在國際舞台上展現中國綜合國力的機會,更多地承載的是政治意義。許海峰、王軍霞、李寧、鄧亞萍、郎平……這些在奧運賽場上奪冠的中國健兒,其無上榮光的背后,肩負的是為國爭光的重擔。而比賽一結束,熱浪一過,體育似乎又與大眾無關了。

  世界在變化,中國在發展,人們的觀念在更新,對體育的認識也在改變。上至國家的政策措施,下至個人的參與行動,都在推動體育的全民普及和發展。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了關於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新任務是,“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日前,國家體育總局發布《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加快推動群眾體育發展”,二者一脈相承。

  全民健身熱潮的形成自然不是隻靠一紙文件推動的,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1995年,全民健身作為國家計劃出台,體育彩票的發行便是為發展體育事業、促進全民健身募資。此后10多年間,設立便民健身場所、配置體育器材設施、投入計劃資金,國家的一系列動作讓全民健身逐漸蔚然成風。尤其是2008年,借北京舉辦奧運會的契機,中國掀起了全民奧運熱潮。雖然奧運結束了,但其留下的遺產並沒有消失。相反,運動一旦成了習慣、形成風氣,就很難停下。

  近年來,在老年群體中很火的廣場舞、“足球進校園”、全國各地的群眾性馬拉鬆賽事、越來越多的健身房和運動場館,都顯示出體育正在走進大眾生活。就連申辦和籌備2022年冬奧會,也早早就打出了“以申辦冬奧帶動全民健身”的理念。如今,不僅體育本身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體育產業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大眾生活。全民體育也讓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在市場的推動下,體育走進人們生活的步伐勢必加快。

  也許,目前在中國還難以看到類似於巴西隨處可見的街頭足球場景,但在中國政府的政策鼓勵、民眾的熱情參與、資本的市場推動下,相信這一天的到來不會太遠。

(責編:胡雪蓉、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