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尚新理念新戰略 “體檢報告”定義歐洲新足球

和4年前波蘭與烏克蘭合辦的那屆歐洲杯賽相比,2016年的歐洲杯賽不光讓球迷看到足球底蘊的傳承,還讓球迷看到足球變革的開端。
北京時間6月20日凌晨,本屆歐洲杯小組賽第三輪A組兩場比賽同時開打,接下來的4天裡,歐洲杯16強球隊將陸續產生,而在已經結束的前兩輪共24場比賽中,6個小組的24支球隊已經向世人展現出球隊的真正實力,絕大多數業內專家所認可的“歐洲足球中心論”觀點也再次得到驗証。
絕殺!歐洲足球的新時尚
小組賽前兩輪總共47粒進球,其中居然有13粒是在比賽進行到第87分鐘之后打進的,歷屆大賽難得一見的“絕殺時刻”在本屆歐洲杯賽上幾乎變成常規節目,這讓球迷大呼過癮——勝負是足球場上永恆的懸念,而改變比賽結果的“絕殺時刻”,則是永恆懸念揭曉前的最后一道屏障。
本屆歐洲杯賽“絕殺時刻”的盛行,從8天前的揭幕戰就開始埋下伏筆:當時法國隊對陣羅馬尼亞隊,雙方在第89分鐘時還是1︰1平局,隨后,帕耶在大禁區外打出的世界波,幫助東道主隊全取3分。
或許是嫌第89分鐘的“絕殺”還不夠過癮,5天后法國隊迎戰阿爾巴尼亞隊,0︰0的比分一直延續到第90分鐘,是格列茲曼的頭球才讓東道主隊打破僵局。兩連勝、提前晉級的結果盡管讓法國媒體興高採烈,但“提心吊膽”卻是法國球迷的共同感受。
比法國球迷還“鬧心”的是英格蘭球迷——第一場對俄羅斯隊,在比賽進入補時階段的第92分鐘,英格蘭隊被對手扳平比分,准備好的盛大慶祝活動被生生“叫停”,球迷在場外也被俄羅斯球迷追打得潰不成軍,所幸第二場小組賽,英格蘭隊嘗到了“絕殺”的甜頭。
“不到裁判吹響結束哨的那一刻,我們就不會放棄努力,我們不去關心比賽什麼時候結束,我們隻想努力贏得比賽。”為英格蘭隊送出絕殺的斯圖裡奇賽后說,“我們有一段時間感到了壓力,也有一段時間表現不錯,這都是比賽的一部分,對職業球員來說,什麼都可能發生,但隻要專注於比賽,總會進球。”
作為新的“時尚”特征,“絕殺”也並非隻屬於力爭進球的實力佔優的球隊,比如北京時間今天凌晨結束的這場F組較量,匈牙利和冰島這場勢均力敵的歐洲二檔球隊之爭,上半時冰島隊憑借點球取得領先,眼看比賽來到第88分鐘,冰島隊隻要再堅持兩分鐘就能獲得球隊歐洲杯決賽圈首勝,但全場攻門乏力的匈牙利隊突然迎來轉機,冰島球員塞瓦鬆在防守時不慎將球鏟入自家球門,全隊隻能接受1︰1的“苦果”。
不過,對全國不足33萬人口的冰島來說,連平兩場已經是全國民眾喜出望外的大事,尤其是第一場1︰1逼平強大的葡萄牙隊,盡管招來葡萄牙球員“冰島隻會防守”的嘲諷,但最后一場贏下奧地利隊就能昂首出線的現狀,足夠彌補該隊自家球員貢獻出“絕殺”烏龍球的遺憾。
“這屆歐洲杯賽出現這麼多的’絕殺’是誰也想不到的,我覺得這和雙方的重視程度有很大關系,比賽越來越勢均力敵了,球員打了90分鐘的比賽消耗很大,體力和注意力方面都有損耗,這種時候防線隻要稍有疏忽就會被對方抓住機會。”著名足球評論員張路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從觀賞角度講,絕殺確實比較刺激,球迷愛看,從戰術角度講,接下來教練一定會叮囑球員在最后幾分鐘提高警惕”。
均衡!歐洲足球的新理念
小組賽兩連勝提前鎖定出線資格的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3支球隊,都有在“絕殺時刻”進球,從而將原本平局1分變成勝局3分的美好結果——用“好運”形容這3支頗有冠軍相的球隊顯然不夠,對局勢和節奏的把控、以及整體實力的穩固,才是他們憑借“絕殺時刻”率先突圍的真正原因。
“我看了一些歐洲杯的比賽,’絕殺’比較多,這反映出比賽雙方的謹慎態度,因為這種賽會制的比賽,隻有把防守做好才會走得更遠,所以一些希望爭奪冠軍的球隊,在小組賽前兩場比賽裡還沒有發揮出最強的實力”,中國女足前隊長孫雯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我想,教練和隊員都明白這個道理,大賽第一追求就是不失球,防守方面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投入進攻時會有所保留。”
在業內專家看來,法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和英格蘭,具備了奪取歐洲冠軍的能力,而經過小組賽第一輪的試探之后,小組賽第二輪,幾乎所有的球隊都表現出真正的實力——“我們都聽說過‘歐洲無弱旅’的說法,尤其是經過預選賽以后,來到決賽圈的球隊都是具備一定能力的,隻不過五大聯賽相對應的國家隊,在成熟度上還是比其他國家高一些,比如說教練對球隊的調整,球員應對心理壓力的能力、體能的狀態,對球隊技戰術的理解和適應,這樣的球隊給人的整體印象就是有經驗”,孫雯說。
所謂經驗,確實與聯賽錘煉密切相關,上述5支球隊多以本國聯賽力量為主,強隊之間的常年抗衡使得球員的信心和耐心有所增強,但無論五大聯賽國家抑或首次打進歐洲杯決賽圈的足球弱國,對“整體攻防”的追求都毫不走樣。
“整體攻防是現代足球發展的趨勢,而且攻防轉換的速度越來越快,大家只是實力上的差距,不再是足球理念上的差距。”孫雯說,“所有的整體實力都是球員個人能力的疊加,球隊打不出高質量反擊、球隊防線失誤,都是因為個體能力的欠缺,但我看到,幾乎所有球隊都在追求攻守平衡,隻要比賽的某個階段需要注重進攻或防守,前鋒都要回到禁區參加角球和定位球的防守,而后衛也要參與到本方角球或者定位球的進攻中去。”
掠奪!歐洲足球的新戰略
“歐洲足球代表著全世界足球的最高水平,這是毫無疑問的,今年的歐洲杯賽再次說明了這一點。”僑居巴西多年並在當地考取職業教練証書的老國腳孫賢祿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歐洲杯比美洲杯好看,而且這兩項賽事受到的關注度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盡管美洲杯有梅西、蘇亞雷斯這樣的超級球星(巴塞羅那俱樂部與巴西足協達成協議,內馬爾不用參加美洲杯,隻參加奧運會)。”
歐洲杯賽進入到小組最后一輪生死戰的同時,美洲杯賽在距法國萬裡之遙的美國已經打到淘汰賽階段,北京時間今天上午的比賽結束之后,南美勁旅阿根廷、智利、哥倫比亞以及東道主美國隊4支球隊闖入美洲杯四強,孫賢祿說,美洲杯四強的領袖人物,幾乎都是“歐洲出品”,“阿根廷的梅西就不說了,巴薩青訓體系出來的,像智利隊桑切斯這種球星,啟蒙階段是在智利,但他17歲入選國家隊那年(2006年)就被意甲挖走,后面的成熟完全是受歐洲足球的熏陶。”
中生代桑切斯的足球履歷幾乎是南美足球界天才少年的典型樣本——2006年他從智利科布雷羅亞轉會至意甲烏迪內斯隊,2011年轉會到西甲巴塞羅那俱樂部,2014年再轉會到英超阿森納俱樂部,已然配得起“絕對巨星”的稱號。
“他的技術特點是南美球員的底子,加上歐洲戰術體系的錘煉,才有這樣的成就,如果只是在南美打,不去歐洲打職業聯賽,球員達不到更高的水准。”孫賢祿說,“像內馬爾,他2013年轉會到巴塞羅那時是21歲,正是嶄露頭角的時候,所以要去五大聯賽闖蕩,換句話說,這些球員的黃金時代都獻給了歐洲足球。”
對南美大陸足球天才全方位的挖掘和使用,讓歐洲足球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甚至有專家認為,像內馬爾一樣功成名就時再登陸歐洲賽場的例子已經有些過時,“因為經濟狀況的原因,無論巴西還是阿根廷,青訓體系都遭遇了不少困難,包括投資的力度,科技手段的運用,至少和歐洲優秀的青訓體系比,都落后了。所以,現在很多10歲左右的孩子,一旦表現出足球天賦,馬上就被挖到歐洲的青訓營去了,他們在那裡接受歐洲足球的訓練,崇尚‘自由發揮’的南美足球的印記越來越弱。”
歐洲足球的強盛,建立在以青訓體系為紐帶的基礎上,美洲的、非洲的、亞洲的足球少年們,開始成批次向歐洲進軍,於是,各大洲性格迥異的足球少年開始被歐洲青訓系統雕刻成最講究實效的戰術球員,而隻有當球迷開始懷念擁有無限創造力的“自由球員”時,歐洲足球才有可能貢獻出新一代的克魯伊夫、貝肯鮑爾或齊達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