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賽“船”想高,商業“水”得漲(體壇觀瀾)

程聚新

2016年07月13日07: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職業聯賽,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商業運作。在中國體育產業大發展的背景下,中職籃應好好思考如何開發自身的商業價值

這個夏天,NBA(美國男籃職業聯賽)工資帽從7000萬美元驟升至9400萬美元,奢侈稅更高達1.13億美元,球隊可用於球員工資開支的預算大漲,也催生了一批總價超過1億美元的大合同。

驚呼之余,國內有人憂思:NBA漲薪,會不會讓CBA(中國男籃職業聯賽)引進外援遭遇尷尬?

這種擔憂不無道理:CBA引進外援,面對的是全球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在與NBA“搶人”。此前CBA優勢就在於賽季短、工資高﹔而今NBA“狂撒鈔票”,很可能導致CBA目標外援的身價上漲。

但換個角度看,NBA“燒錢”,CBA“跟風”既不現實,也沒必要。

NBA之所以“不差錢”,是因為勞資合同規定,聯盟收入的五成用於支付球員工資。NBA下賽季將開啟9年240億美元的新轉播合同。而“沒賣上價”的CBA已經連年爆出俱樂部虧損,跟風“燒錢”顯然不是最優選擇。CBA引進外援時,完全可以將目光投向尚欠開發的歐洲籃壇、物美價廉的亞洲籃壇。

勿忘初衷,方得始終。CBA引進高水平外援,其積極意義在於提升聯賽競技水平,也給國內球員以更高的挑戰,但如果聯賽收入水准無法提高、“洋炮洋槍”當家的格局難以改變,跟風“燒錢”難免有“人傻錢多”之嫌。

其實,職業聯賽,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商業運作。在中國體育產業大時代大發展的當下,對比國外NBA9年240億美元的新轉播合同、國內中超聯賽5年80億元的版權費用,CBA如何開發自身的商業價值,當是更值得思考的問題。

《 人民日報 》( 2016年07月13日 23 版)

(責編:溫靜、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