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上周末開賽的第二屆北京市業余排球聯賽,是海外版排球隊首次“沖出大院,走向北京”。不過,就像國足第一次沖出亞洲、參加世界杯的遭遇,技不如人的我們一上來就速戰速敗,碰上“開門黑”。
輸掉比賽固然令人不爽,可身旁的隊員們卻一個個樂開了花。好像實力差距越大,得到一分的興奮感就格外高。而專業級別的場地和奧運級別的用球,更是讓我們這些業余排球愛好者開了眼界。
據說,這次北京市業余排球聯賽,一共有30支球隊的500多名選手報名參賽,比第一屆比賽增加了不少。我們所參加的快樂組比賽,參賽者來自各行各業,既有高校學子,也有國家部委的工作人員,還有企事業單位的排球愛好者。別看是業余選手,水平可一點都不低,無論是接球、傳球,還是救球、扣殺,都很見功底。面對強手,我們的三腳貓功夫,很快露了餡。
一年比一年精彩的排球比賽,是全國“體育熱”的縮影。去年一年,全國各地舉辦了130多場馬拉鬆比賽,平均不到3天就有一場﹔綠茵場上奔跑的少年越來越多,“十三五”期間,每萬人擁有0.5—0.7塊足球場的目標有望實現﹔跳廣場舞的群體不斷擴大,廣場舞音樂儼然成了流行音樂的風向標……
體育為什麼讓人趨之若鹜?除了強身健體外,體育精神的力量或許更令人神往。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不僅體現在奧運會上,更滲透在群眾體育的每一個瞬間。
盡管實力不強,但我們這支排球隊是參賽球隊中平均年齡最大的:既有“85后”也有“50后”,有年齡最大的參賽者,也有體重最重的參賽者。但在排球場上,無論男女、長幼,一切都要靠球技說話、靠團隊作戰,磨合的時間越久,彼此間的合作就越默契,友誼就愈發深厚。在業余排球賽的賽場上,很多人都與我們一樣,收獲了同樣的快樂與笑容。
曾經風靡一時的日本動畫《排球女將》裡有兩句台詞讓人印象深刻:“不明白的事情、辦不到的事情,就要拼命去鑽去干。”“自暴自棄就是徹底的失敗”。輸了比賽后,雖然表面上風平浪靜,但平時訓練時,好像每個人都練得更起勁兒了。喝膩了索然無味的心靈雞湯,這碗排球雞湯,著實溫暖人心、催人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