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8月3日電 (溫靜 實習生丁允淇)2016年8月2日,由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和教育部體衛藝司共同主辦、中國登山協會和北京市體育局共同承辦的“2016全國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夏令營(北京站)”在北京懷柔國家登山訓練基地開營,475名8至12歲青少年和領隊、教練組成的60支代表隊將參加夏令營活動。據初步統計,本次活動的營員、領隊和教練員以及工作人員共560余人,創下由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主辦的營地夏令營單次規模之最。
活動首日,300多位戶外小將便參與了速度攀岩、攀樹、岩降以及水上溜索、叢林探索以及徒步等項目,可謂上山躍水。在接下來為期4天的戶外營地生活中,小營員們共將參與八項活動和一項比賽,在自然中享受營地生活的樂趣,度過別開生面的暑假營地生活。
參與人數破紀錄,范圍覆蓋28個省市區
上午8:30,活動舉行了開營儀式,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年體育司司長劉扶民,登山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李致新、經營開發部主任丁祥華、國家登山訓練基地主任何鳳祥、培訓部代主任王雲龍等出席了當天的開幕儀式。
台下由營員和教練組成的各個方隊聲勢浩大,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據悉,這些小營員來自北京、上海、廣東、河南、黑龍江、新疆等28個省市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據中國登山協會青少年委員會秘書長、本次夏令營營長曹榮武介紹,與以往活動相比,本次活動的覆蓋面更廣、規模更大,475名參營人員和90人組成的強大工作團隊分別創歷史之最,營員構成不僅覆蓋了多個民族,而且還有外籍小營員加入。曹榮武說:“對比其他營地,一般的活動都在50人左右,省級的活動一般100人參與,最多不會超過200人,由此可見本此次活動規模之大。”
2015年開始“營地”北京站由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承辦,隨著去年活動的成功舉辦,活動的口碑效應及品牌價值開始逐漸顯示,較去年,今年“營地”的參與人數有大幅度增長,而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去年參與過的“回頭客”。
在戶外生活中領悟團隊精神
開營儀式結束后,來自全國各地的小營員被打散重組成32個小隊和四個大組,分別參與不同的活動項目,其中兩個大組在登山基地內體驗攀岩、岩降、溜索等戶外項目,同時還學習了吊床制作,繩梯攀爬等戶外生存技能。另外兩個大組由教練統一帶隊至懷北營地,在營地內學習戶外安全知識,並在營地內的九谷口長城完成5千米的徒步任務,當晚還將在該營地露營。李宏宇是眾多營員中的一名,家住黑龍江齊齊哈爾的他坐了一整天的火車,昨天晚上才來到營地。但今天他臉上看不到一絲疲倦,開心地參與著各種項目,他說:“盡管坐了一天的火車,我也覺得很值得,這裡的項目是以前從沒嘗試過的,開了眼界也學習了很多知識。而且一天的時間裡我已經認識了5、6個小伙伴,大家在一起參加戶外活動十分開心。”
今年的活動將圍繞“快樂成長、安全戶外”的主題展開,未來的幾天,營員將參與包括攀岩、長城徒步、定向尋寶、叢林探索等戶外運動體驗,野外露營、急救學習等戶外安全教育內容,並新增星空觀察進行自然教育,和以登山文化為載體的人文教育。而這期間,所有來自不同地區和單位的營員根據地區、性別、年齡三種主要因素重新分成32支隊伍,並分別編入四個大組,活動期間四個大組分別輪換參與不同的活動項目,這樣的方式讓營員可以結識更多來自不同地區的小朋友,非常考驗個人的交際能力和融合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
對於今年活動的創新與突破,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李致新接受採訪時表示:“希望青少年在這幾天的營地夏令營中結識新朋友,互相幫助,迎接挑戰,戰勝困難,在運動中學習知識、感受快樂﹔更希望通過夏令營的平台向全社會發出倡議,共同關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我們的責任,各行業都應該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舉辦夏令營最大的意義在於發揮體育在育人方面的功能,讓孩子們在運動的同時獲得更多心理上的收獲,讓孩子們在感受體育魅力的同時,在快樂中鍛煉,在快樂中感悟,在快樂中成長。”
用專業確保安全
隨著夏令營規模的逐漸擴大以及項目的逐漸豐富,營員們有機更加開闊眼界,接觸更高層次的教練,跟更多同齡人交流。不過這對活動的組織安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據了解,本次活動選派了全國各地最優秀的登山、戶外、攀岩和營地教練組建不同的項目團隊,活動項目執行團隊的所有成員均持有相應資格証書。負責指導各小隊伍參與各項活動的帶隊教練,都經過了專業的全國青少年戶外營地指導員培訓,部分成員更是營地指導員師資隊伍成員。與此同時,由國家登山訓練基地的骨干力量組成的后勤保障團隊全力負責交通、安保、食宿等后勤保障工作。
上一頁 |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報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06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証B2-20100025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証(廣媒)字第172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証 京網文[2014]2108-308號 | 互聯網出版許可証(京)字039號 | 京ICP証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2000008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