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感悟殘奧 感悟人生(體壇觀瀾)

辛 江

2016年09月09日07:5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將目光投向殘奧賽場,收獲勇氣與感悟的,將不止於殘疾人

體育對於殘疾人意味著什麼?

始於二戰后的殘疾人體育,最初因幫助傷殘士兵康復而興起。肢體的殘缺並不意味著與運動無緣,相反,積極參與體育,對殘疾人身體康復的促進已有定論。

更重要的價值還在於,從“不敢走出家門”到“勇敢面對世界”,從畏懼旁人眼光到從容參與社交、展示自我,體育對殘疾人在心靈層面找到生活的信心與勇氣,有著難以估量的作用。參加裡約殘奧會的中國輪椅擊劍選手馮彥可說,以前走出家門都覺得緊張,現在能夠離家萬裡,來到異國他鄉參加比賽,體育徹底改變了自己。

奧林匹克價值觀中有一條重要原則:每個人都有權利參加體育運動,發展並完善自我。對殘疾人而言,他們的生活也許黑暗、也許傾斜,但體育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向廣闊世界的大門,幫助他們踏上平等融入社會的一條道路。挂在中國殘奧運動員臉上的笑容,正詮釋著這樣的心態。

而對健全人來說,欣賞殘疾人體育,往往會感受到難以名狀的震撼。通過體育運動,殘疾人也可以爆發出令人驚嘆的力量,擁有高超嫻熟的技巧。而他們身上那種無懼困難的氣概、坦然面對殘缺的心態,是屬於所有人的精神財富。

1984年,平亞麗為中國拿到第一枚殘奧會金牌。但國人對殘疾人體育的認識只是剛剛起步。2008年北京殘奧會主火炬手侯斌曾說,1992年,他參加一次全國殘疾人比賽時,全場隻有他一個選手和兩名裁判,看台空空蕩蕩。這樣的景象和北京殘奧會觀眾爆滿的場景對比,體育對促進殘疾人與健全人彼此融合了解、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視。

從北京殘奧會到廣州亞殘運會,近年來,中國主辦了一系列國際大型殘疾人體育賽事,全社會扶殘助殘意識不斷提高。隨著越來越多的殘疾人接觸體育,他們也打開了一扇生活的多彩之門。參加裡約殘奧會的中國代表團運動員人數達到境外參賽的新高,更令人欣喜的是,這支隊伍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也為歷屆之最,其中不乏大學生的身影。殘疾人運動員身體、心靈、頭腦的同步強健,正是時代進步的生動寫照。

將目光投向殘奧賽場,收獲勇氣與感悟的,將不止於殘疾人。

《 人民日報 》( 2016年09月09日 23 版)

(責編:張帆、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