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阿塞拜疆巴庫9月14日電(記者王霞光)9月13日,阿塞拜疆首都巴庫水晶宮。經過11輪激烈角逐,第42屆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在此落下帷幕。
在令人矚目的最后決戰中,中國女隊以2.5:1.5的比分戰勝實力強大的“克星”俄羅斯女隊,在時隔12年之后,再次登上國象奧賽的冠軍寶座。
讓我們記著中國女隊5位姑娘的名字吧:侯逸凡、趙雪、居文君、郭琦、譚中怡。她們真的是以“洪荒之力”為國家榮譽而戰,她們的獲勝,再現了中國國際象棋的輝煌。
賽后,身為錚錚男兒的女隊教練余少騰百感交集,忍不住留下了激動的淚水。他反復說“姑娘們太不容易!這個冠軍來得太遲了,整整12年啊!”
是啊,此前,中國女隊曾經4次奪得國象奧賽冠軍,上次奪冠定格在2004年。
此后,中國女隊雖然實力不凡,積分領先,但總是差那麼點火候,在前3次的奧賽中都屈居亞軍。
這麼多年來,女隊的姑娘們總是憋住一口氣:一定要重返世界之巔。今天,她們終於夢想成真!當然,圓夢的過程充滿了令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要知道,在很多人看來,作為智力運動的國際象棋,其實也是一項相對孤獨和寂寞的運動。國象姑娘們就是這樣度過她們“苦中作樂”的運動生涯,其中的苦與樂,常人無法體味。
今天的比賽,如果中國女隊與俄羅斯隊打平就能奪冠。賽前,中國女隊確定了穩妥戰略,首先要保証城池不失。比賽看似平靜,但也跌宕起伏,勝負乃在毫厘之間。開局,中國隊表現得十分穩固﹔但在中局時,第4台的郭琦防守出現漏洞,被對方抓住機會而失利﹔譚中怡執白,漂亮地扳回一局﹔居文君執黑,布局非常穩健,取勝乃在情理之中﹔第一台的侯逸凡執白,採用的是西班牙開局,始終以微弱優勢與對手周旋,最后雙方握手言和。
侯逸凡雖然是新科棋后,但參加奧賽還是頭一次。她表示,自己在今天比賽中的想法是,在保証本隊取勝的前提下,把自己的棋下得“有趣一些”。妙哉,這也許就是棋后才有的境界吧。
在點評本次比賽和中國女隊的表現時,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國國象隊總教練葉江川說:久違的冠軍來自不易,整個比賽非常激烈。雖然與越南隊和羅馬尼亞隊打平,但也提醒我們在比賽中需更加謹慎。令人欣慰的是,我們在關鍵的4場對沖比賽中都取得了勝利,這說明,現在的女隊已經成熟,真正到了收獲的時節。老大姐趙雪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侯逸凡堪當領軍人物。女隊的姑娘們非常團結,而且總能做到優勢互補,每當遇到困難時,大家總是能夠在各自的場次站出來“單騎救主”。
葉江川說,我們對本次比賽做了充分准備,賽前在深圳進行了兩周的封閉訓練,活躍棋路,鍛煉布局嫻熟度。比賽期間,我們每天都要開技術會,仔細研究對策。另外,女隊的奪冠也得益於我們在國內舉辦的各種比賽,比如推出全國甲級聯賽,承辦各種國際賽事,從而培養了不少青少年苗子,然后充實到國家隊。
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國際象棋部主任、中國國際象棋隊領隊田紅衛表示,
中國國象隊有自己的精神和傳統,那就是頑強拼搏、團結協助。特別是團體賽,沒有這一點肯定不行。要知道,對國象選手來講,個人等級分就是他們的生命線,但是在排兵布陣上,大家完全服從教練的安排,不計個人得失。這次中國隊很強大,運動員、教練等有16人,大家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我們一直在鼓勵隊員,除了在棋的方面——對陣形勢、技術分析等,同時在心理情緒、日常生活等細節方面,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
國象奧賽不僅考驗選手的智力,消耗心力,還非常耗費體力,一場比賽下來要4、5個小時。為此,代表團這次特意帶了陶鍋和大米,為大家熬粥﹔還帶了不少藥品,以備不時之需。每次比賽前,團裡給大家准備香蕉、巧克力等,補充能量。女隊姑娘們還總結出了“制勝法寶”——老干媽、魚泉榨菜和牛肉鬆。
今天,也就是在決戰之日,在中國隊所在賓館的一樓大廳,運動員們准備乘車趕往比賽地水晶宮。記者看到,領隊田紅衛關切地握住居文君的手:“小居,你的手好冰涼呀!決戰的壓力當然很大,你先不要想著取勝,隻想著把棋下好就行。”小居連連點頭。
另外,記者發現,每次比賽前,中國隊都要拍一張“全家福”,這讓大家感受到團隊的溫暖和力量。在合影的一瞬間,大家明白: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我們是一個強大的團隊在出征。
本次比賽,志在衛冕卻未能正常發揮的男隊名列第13。當然在180多個隊伍中,這個排名也不算難看。其實,中國男隊也獲得過不少佳績,特別是在2014年奪得奧賽冠軍,打破了87年由歐洲壟斷男子冠軍的歷史。現在,中國男隊的年輕棋手韋奕實力和潛力都很了得,被國際象棋界一致看好。
這就是國象奧賽,國際象棋比賽的塔尖,它充滿太多的變數和懸念。當然,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上一頁 | 下一頁 |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報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06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証B2-20100025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証(廣媒)字第172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証 京網文[2014]2108-308號 | 互聯網出版許可証(京)字039號 | 京ICP証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2000008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