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強者就要面對所有困難(讀懂中國女排·人)

本報記者 鄭 軼 李長雲

2016年09月23日07: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片來源:新華社
  制圖:郭 祥

  開欄的話

  距離中國女排重登奧運之巔,已經過去了一個月。從首都機場數千名球迷自發接機,到訪問港澳時“全城追星”,中國女排受到人們發自內心的喜愛。9月20日,張常寧、龔翔宇領銜的國家二隊在2016年女排亞洲杯決賽中以3︰0擊敗哈薩克斯坦隊奪冠,球迷們再度感受到勝利的喜悅。

  3年前,當中國女排在亞錦賽獲得歷史最差的第四名時,恐怕沒多少人會預料到如今這支隊伍成就的輝煌戰績。從倫敦奧運周期的低迷到裡約奧運周期的崛起,是什麼使中國女排走出低谷,連創神奇?相比於老女排以及“黃金一代”,郎平執教的球隊有哪些獨特之處?超越競技層面,中國女排能給時代和社會留下哪些精神財富?本版今起推出“讀懂中國女排”系列報道,從人、隊、魂3個視角切入,講述中國女排背后的故事,敬請關注。

  

  從裡約奧運會歸來,22歲的朱婷一度忙到“三過家門而不入”。心心念念的那一頓河南燴面,等了好久才在老家吃上。

  頭頂奧運冠軍和MVP(最有價值球員)的光環,朱婷有足夠的資本接受鮮花和掌聲。30多年前,中國的郎平曾與美國的海曼、古巴的路易斯並稱為“世界三大主攻手”。此后,再無中國運動員達到這一高度,直到朱婷橫空出世。很多人感慨,中國排球很多年沒出過這樣的天才了。然而,這個不善言辭的姑娘賽后卻隻願意給自己打“60分”。

  9月17日,朱婷抵達土耳其,開啟了在世界頂級女排聯賽的新征程。臨行前,她留下一篇沒來得及講出的演講稿,裡面有一句話:“我沒有理由辜負自己,更沒有理由辜負隊友,辜負中國女排這個最棒的集體。”

  排球場上,進攻或防守都無法憑借一己之力完成。所以中國女排主帥郎平常說,沒有完美的個人,隻有最好的集體。但她也明白,“人”是一支球隊的根,人活了,隊伍才有向上生長的能量。而中國女排的成功背后,正是一個個“讓人活起來”的故事。

  無人可用?

  眼光放遠,伯樂尋千裡馬

  朱婷清楚記得,自己第一次被選入國家隊是2013年7月。那時,郎平剛接手中國女排不足3個月。主帥的頻繁更迭,倫敦奧運會的失利,讓這支“金牌之師”的士氣空前低落。第一堂訓練課下來,面對技術和打法都是“半成品”的隊伍,郎平自嘲“就像跳進了一個火坑”。

  意識到老隊員再往上走的空間有限,郎平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尋人”。以往國家隊集訓人數一般隻有16—18人,“郎家軍”幾次撒網式海選后,從聯賽調動隊員近40人,每個位置保持3—4人競爭。

  郎平第一次在集訓名單寫下“朱婷”的名字時,連助理教練賴亞文都不知道這人是誰。“這個小孩我在執教恆大隊時見過,特有天賦,但就是特別軟。”郎平當時加了一句,“我年輕時也特別軟。”而打動郎平的,不只是朱婷的身體條件與潛力,更是她在世青賽奪冠時展示出的那股勁兒。

  對於這塊璞玉,隊裡像“國寶”一樣呵護。當時身高1米94的朱婷體重隻有70公斤,郎平沒有“魔鬼特訓”,反而控制她的運動量和起跳次數。“郎指導給我拿來她從國外背回來的蛋白粉,讓我增加營養,長壯身體。”在朱婷看來,入選國家隊成為職業生涯的轉折點。一傳和防守的短板逐漸補齊,轉為全面型主攻的朱婷,進步速度如同坐上“火箭”。

  破格調入朱婷后,郎平又盯上了國少隊的袁心玥,她當時的身高已近2米。但不少教練說,袁心玥是用不上的,差得太遠了。但經歷過亞錦賽歷史最差的第四名后,郎平堅定了培養新人、著眼未來的決心。小到扣球時小臂、手腕的細微動作,郎平一點點打磨著袁心玥的技術。

  苦心沒有白費,這倆隊裡最小的“小孩兒”特別爭氣,在2014年世錦賽上的表現讓人眼前一亮。而“伯樂”郎平還在不斷挖掘著“千裡馬”:從沙灘排球轉項的張常寧、6個自由人中選出的林莉、最后時刻才躋身奧運陣容的龔翔宇……“我剛執教時就想著,不能隻盯著一屆奧運會,得讓中國女排后繼有人。”郎平看得很遠。

  損兵折將?

  不忘初心,有困難一起扛

  剛進隊見到偶像郎平,朱婷還有點羞澀,但日子久了,兩個人越來越像。朱婷不僅打球風格神似當年的“鐵榔頭”,遇到困難也跟郎平一樣有股“死磕”的勁頭。但中國女排這一路走來,挫折與磨難如影隨形,這對“不愛哭”的師徒都曾掉過淚。

  2015年世界杯前夕,曾是中國女排最難熬的時候。徐雲麗、楊方旭意外重傷離隊,惠若琪又突發心臟問題,必須停訓治療。連續損兵折將,讓好不容易走上正軌的女排陷入困境。“都是長在心頭的肉,小惠無法參賽時,郎指導少見地落淚了。”一位教練組成員回憶說。

  但中國女排沒時間停下來傷感,郎平的計劃表是按照2016年裡約奧運會倒計時來設計的。前國手李穎曾說,一支隊伍是不是強大,就看困難時有沒有人能站出來,而“郎家軍”的回答總是以一種最熱血的方式。

  世界杯對陣韓國隊的第四局,朱婷攔網下落時崴傷了右腳,當時疼得直哭。但看到韓國隊反超比賽,被替換下場的朱婷主動請纓,“郎指導問我還行嗎?我想都沒想就說:行!”當朱婷一瘸一拐地堅持到最后的勝利,現場觀眾都起立為她鼓掌。

  “奇跡”之所以在女排身上反復出現,是用日復一日的堅持、永不放棄的夢想來支撐。魏秋月的雙膝傷到軟骨破裂,母親哭著勸說“孩子咱不練了”,但她為了重回賽場,咬牙熬過了近兩年的手術康復期。楊珺菁剛剛傷愈上不了量,每天隊友們訓練時,就一個人默默繞圈跑,當得知無緣裡約奧運時,她堅強地反問“誰說裡約就是終點?”

  是強者就要面對所有困難——郎平的這句話刻在每個女排姑娘的心頭,形成了一支具有凝聚力的隊伍。這3年多來,國家隊的隊員進進出出,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站上最高領獎台,但每個人不忘初心的付出,這個集體才有創造奇跡的力量。就像惠若琪受傷時所說,“不管我在哪兒都和你們一起奮斗”。

  逼入絕境?

  可以被打敗,決不能被打倒

  中國女排有一首著名的隊歌《陽光總在風雨后》,那是2004年“黃金一代”登上奧運之巔后唱響的。但在裡約,姑娘們反復哼唱的卻是另一首歌——《最好的安排》。

  這個奧運周期,中國女排捅破了一層層窗戶紙:10年世界三大賽無冠、8年18負巴西隊的魔咒……惠若琪一直相信,征戰奧運的每一個女排隊員都帶著自己的使命。在隊中,她與魏秋月、徐雲麗是僅有3個征戰過上屆奧運會的隊員。“就把每一戰當成最后一搏吧”,肩膀裡因傷留下7顆釘子的惠若琪對自己說。

  但姑娘們沒想過這條路會如此曲折。在裡約奧運會賽場,小組賽輸了3場球,大家心裡憋著一股氣,又發泄不出來。年齡最小的龔翔宇幾次哭鼻子自責,“郎指導你不該帶我來啊。”郎平說:“孩子,比賽還沒打完呢!老女排輸的球多了,你得想著怎麼翻過來。”那幾天,教練與隊員之間、隊員與隊員之間,不知有多少次懇談,誰有心結講出來,大家一起扛。

  “一支球隊,好的時候很容易擰成一股繩,在困難時候,還能依靠在一起互相支持,這才特別可怕。”郎平麾下的這支女排,不但團結如一家,更錘煉出“可以被打敗,決不能被打倒”的血性。進入淘汰賽階段,各隊都重點盯防朱婷,郎平囑咐她,“你到國家隊已經三四年了,是我們進攻的靈魂人物,多困難你也得頂住。”結果,朱婷場均轟下近30分,連郎平都感嘆“這孩子真挺硬的”。

  1/4決賽對陣巴西隊的那場球,全場近萬名觀眾噓聲震天,中國女排卻仿佛自帶“耳塞”。打到如此忘我的境界,背后是超乎尋常的專注度和戰斗力。在賽前的准備會上,郎平開了個玩笑:“這個訓練館咱們定到了決賽那天,提前走人家也不退錢了,咱們得練夠本,對不?”姑娘們齊聲回答:“這不會是最后一場比賽,我們還想多打幾場球呢!”

  幸運女神並不慷慨,所謂逆襲或運氣,只是勝者的謙辭。當決賽完美“復仇”塞爾維亞隊后,有人問起小組賽首戰腿部就受傷的楊方旭,為何還能防守得如此漂亮?“有一個球我的手沒跟上,就拿腳防起來了,我想著就算腿再斷了,也要拼命救起來。”楊方旭堅定地說。樹木結疤的地方是樹木最堅硬的地方,而中國女排也是一樣。


  《 人民日報 》( 2016年09月23日 23 版)

(責編:王政淇、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