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揚談校園足球發展:切忌一哄而上 尤需久久為功

本報記者  彭訓文

2016年09月27日09:0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金志揚 1944年出生於北京,中國著名足球教練。近年來,作為教育部校園足球專家委員會主任,校園足球的倡導者,金志揚頻繁現身全國中小學校園。
  9月24日,他在出席“體之杰”慰問奧運記者足球路徑體驗活動暨“足球從娃娃抓起”校園社區行啟動大會時表示,校園足球是推動體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中國足球生命力的根本,切忌一哄而上或是一哄而散,需要腳踏實地、久久為功。

  不能抓“本”忘“根”

  金志揚首先回顧了中國足球這些年走過的彎路。他認為,中國足球發展歷經曲折,最根本的問題是近功急利。上世紀90年代初期,足球領域開始改革,促進了足球事業的興旺發展。這突出表現在足球職業聯賽開展紅火上。

  但是,隨著職業化的深入,足球不可避免地被商業化。“一些企業進入足球領域后,對成績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對足球事業的堅守和理想開始式微。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投資了就要見到成效,這本無可厚非。但是,足球有時候並不遵循這種規律,它有自身運行規律,不可能企業投入多大,產出就有多大,更不可能在短期時間內取得輝煌回報。”金志揚表示,一些足球人為了成績,開始不按規矩辦事,甚至出現違法行為。比如,在青少年足球比賽中,出現“以大打小”﹔在訓練上出現早期專業化,用成人方式訓練孩子,這種掠奪性的開發貽害頗深。成人隊為了保級則進行有償交易,假球、黑哨開始出現。

  他說,經過“反賭掃黑”整治,越來越多的中國足球人逐漸認識到,中國足球必須抓根本,根是青少年,本是聯賽。抓“根”才能促“本”,不能抓“本”忘“根”。

  校園足球要和教育相結合

  去年出台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把校園足球列為擴大足球人口規模、夯實足球人才根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礎性工程。

  在金志揚看來,《方案》對校園足球明確了3點認識。“第一,校園足球要和教育相結合,是教育的一部分,不是精英政策。第二,校園足球有利於提升中華民族特別是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第三,校園足球有利於為中國足球騰飛夯實基礎。”

  金志揚說,我們不是因為中國足球現在水平低才想到要抓校園足球,而是因為校園足球是教育的基礎工作。沒有校園足球,中國足球難有希望﹔有了校園足球,中國足球也不意味著高枕無憂。

  他強調,在校園足球發展過程中,要切忌一哄而上或是一哄而散。“我們有這樣的教訓。1996年到1997年那兩年,受益於職業聯賽和足球改革的春風,中國的足球俱樂部如雨后春筍,僅北京市就有近百個,足球學校招生紅火。但是,過幾年之后,就剩下兩個。”

  現在,校園足球的重要性得到重新認識,但金志揚希望“這不是一種跟風行為”。“校園足球是一項長期的,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事業,想從校園足球獲得短期利益,是痴心妄想。”

  讓孩子佔領足球場

  “中國青少年體質連續30年下滑,強身健體是國家發展青少年足球的一個主要原因。”金志揚舉例說,“前兩天,一個法國朋友告訴我,中國孩子的足球技術並不比法國孩子差,但是太機械化,在個人創造性方面差距明顯。這說明,現在校園足球在教育方面有很多問題。”

  很重要的一點是,很多人對校園足球的認識不到位。“一些人還是將校園足球看成培養運動員的精英政策,這是不對的。中央已經提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校園足球是事關全體青少年身體素質的大事。”一項針對中日韓青少年身體素質對比的調查顯示,中國孩子僅在身高、體重兩項上獲得第一,其它指標均低於日韓。中國青少年的體質狀況已經十分堪憂。

  “體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健全的人格。校園足球是校園體育發展的先鋒,隻有抓好校園足球,體育改革所強調的‘體教結合’才有突破口。相應地,校園籃球、校園排球才有蓬勃發展的可能。”他建議,發展校園足球應注重足球文化建設,既教會孩子們一項運動技能,更讓他們在體育課上有獲得感,這是激勵學生積極進行體育鍛煉的內在動力。

  “我搞足球50多年,很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國足球的轉變。中國足球需要頂層設計,更需要足球人踏踏實實去干,樹立‘久久為功,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讓孩子佔領足球場,中國足球才有未來。”金志揚說。

(責編:張帆、胡雪蓉)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