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日,國內三大球聯賽的比賽日重合在同一天。拿北京來說,從下午到晚上,男排、男籃、男足先后在主客場作戰,戰績有勝有負,球場氛圍和觀戰熱情也有差異。如果按名次說,北汽男排是上賽季聯賽亞軍,首鋼男籃和國安足球目前充其量在第二台階上,不過,更能決定球市的還是項目本身的受歡迎程度,排球顯然比不過足球和籃球。
新賽季開場前,中國排協廣泛調研,征集意見,積極聯系社會各界,醞釀聯賽改革大計。其間,中國女排在裡約奧運會上勇奪金牌,國人為之振奮,成為2016年中國體壇一大亮點。兩個月后,排球聯賽開戰,本以為乘女排奪冠之勢,有足夠多的理由紅火起來,然而首輪打下來,情況並沒有多少令人興奮之處。水平本來就一般的地方,沒人夢想本地球隊一躍而起﹔原來排球基礎較好的地方,聯賽不到最后階段,似乎只是熱身,贏幾場球算不上新聞。至於賽規賽制的些許微調,隻有業內人士在意,球迷除了看到“鷹眼”挺新鮮,說不上其他新感覺。甚至中國女排在裡約奧運會主要對手中的干將被引進到國內的聯賽,這些世界頂級球星出場,也沒有制造出轟動效應。
不同項目有各自的規律和特點,不可一概而論,也不可簡單類比。20多年前,三大球聯賽開始嘗試職業化改革,足球走在最前頭。結果,球市迅速提升,球技卻無長進,至今徘徊不前。中國排球值得自豪的不僅有驕人戰績,更有女排精神的傳承,激勵和感染著國人。這種競技運動的文化內涵如不能有力開掘,隻比市場體量,其實沒有多大意義,也很難持續發展。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銘》中這一段說的是既要耐得住寂寞,又要珍惜、保持和發揚自己的特色。動輒幾千萬歐元的投入,並不是競技項目發展和提高的必由之路,也未必始終可以吸引球迷的捧場。徒有“山”而無“仙”,不是花錢就能砸出來的。有了“仙”還是無“名”,那是方法問題。三大球聯賽要辦出各自特點,真正適應項目發展、滿足大眾文化需求,路還很長,20年不過剛出發,聯賽文化的培育也還差著不少。
《 人民日報 》( 2016年11月01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