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起跑的產業

——解讀《關於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

本報記者 范佳元

2016年11月08日07: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到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健身休閑產業發展格局,產業總規模達到3萬億元。

  《意見》指出,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是推動體育產業向縱深發展的強勁引擎,是增強人民體質、實現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內容,對挖掘和釋放消費潛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經濟增長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對《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的深化發展,《意見》將給人們體育生活帶來哪些影響?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健身休閑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體育產業快速發展。其中,以滿足城鄉居民體育消費為主導的健身休閑產業表現尤為突出,滑雪、登山、馬拉鬆、自行車等運動蓬勃興起,特別是在中西部的一些地區,健身休閑產業已經成為引領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約27.99萬億元,增速比上半年加快,佔GDP比重達52.8%。同時,今年1—8月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10.1%,其中文體娛樂業增長14.4%。這些數據表明,健身休閑產業正在成長為一支拉動消費升級、帶動相關行業投資迅速增長的重要力量。

  上海體育學院體育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海燕表示,我國健身休閑消費整體水平還處於低位徘徊,年人均體育消費不足100美元,低於2014年全球平均220美元的消費水平,更與歐美發達國家人均500—600美元的消費額相距甚遠,預示著未來我國居民健身休閑消費巨大的內生需求和活力。因此,《意見》中指明,健身休閑產業正面臨重大發展機遇,正蘊藏著無限的發展潛力和巨大的市場空間。

  居民體育消費需求越來越高

  隨著人民群眾對體育服務及其相關領域融合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身邊有什麼運動場”“小區會建什麼健身設施”“有哪些既能鍛煉又好玩的去處”等,正在成為百姓口中熱議的話題。

  對此,《意見》明確提出普及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日常健身活動,發展冰雪、山地戶外、水上、航空等運動,以及推動極限、電競、龍舟等特色運動發展,通過發展一批體育旅游示范基地、拓寬健身休閑服務貿易領域和“互聯網+”等形式促進健身休閑與旅游、文化、養老等領域深度融合。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郝福慶表示,通過完善健身休閑基礎設施網絡、盤活用好現有體育場館資源和加強特色健身休閑設施建設等舉措,讓群眾更好更快享有以“建身邊的場地、抓身邊的組織、搞身邊的活動”為內涵的體育“三邊工程”、城市社區15分鐘體育健身圈和包含自駕車房車營地、運動船艇碼頭、航空飛行營地在內的體育旅游設施帶來的便利和實惠,切實提高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大力提升民眾生活品質,為人民群眾實實在在地謀利益、謀福祉。

  體育旅游產業融合起步迅猛

  《意見》特別提到,要促進產業互動融合,大力發展體育旅游。國家旅游局規劃財務司司長彭德成認為,體育旅游是一個新興業態,是伴隨國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產生的一個新產業。

  目前,體育旅游在我國還處於起步階段,發展基礎還較薄弱。彭德成指出,為配合《意見》,國家旅游局將重點推出一些新業態:不僅鼓勵和支持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鄉村旅游區等根據自身特點,建設特色健身休閑設施,融入山地戶外運動、水上運動、汽摩運動、航空運動等各類體育運動元素,發展體育旅游項目。同時,國家旅游局近期將重點推進冰雪運動旅游、自駕車房車旅游、通用航空旅游等開展試點工作。

  體育、旅游都是注重“體驗”的產業,雙方天然契合而且互補互促。體育活動為度假旅游提供了重要的內容支撐。比如海洋旅游,相比相對靜態在沙灘觀光,開展帆板、沖浪、游艇、潛水等體育活動,體驗感將會大大提升。將過去專業競技類體育活動拓展為廣大民眾參與的活動,旅游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國家統計局年度統計公報顯示,2015年全年國內游客40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5%﹔國內旅游收入約3.42萬億元,增長13.1%。國際旅游收入為1137億美元,增長7.8%。“體育+旅游休閑”的黃金搭配,雖然仍處於起步階段,但發展迅猛,成為中國旅游休閑領域的亮點。


  《 人民日報 》( 2016年11月08日 15 版)

(責編:胡雪蓉、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