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經濟快車 南方也想搭(體壇走筆)

彭訓文

2016年12月02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進入冬季,南方很多地區的人們開始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的。不過,筆者最近驚訝地發現,南方一些原本因為常年凍雨而基本與溜冰滑雪絕緣的地方,如今也開始興起冰雪運動。

  一名來自“江南煤都”六盤水的朋友,最近提起當地今冬可能出現的變化時說了一句很形象的話:“以前是賣煤,現在是賣雪。”他說,當地已經建起玉舍、盤州雲海樂原、梅花山3個滑雪場,並陸續向游客開放。這些雪場不僅滑雪道多,而且設計之初就考慮到競技冰雪和大眾冰雪的需要,其中既有專業的高級雪道,又有供初學者練習的中、初級雪道,還有讓兒童游樂的兒童道。朋友說,以前冬天隻能窩在家裡打麻將,這個冬天他會帶著孩子去學習滑雪。

  其實,隨著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和中國“北冰南展”戰略的逐步實施,近年來,像六盤水這樣開始打冰雪牌的南方城市不在少數。湖北神農架、雲南玉龍雪山、四川西嶺雪山等地的滑雪場也陸續建成投運。冰雪,這個曾讓南方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冷資源”,正慢慢變成“熱經濟”。

  不過,仔細分析這些年來“北冰南展”戰略遭遇的挫折,可以發現阻礙南方人喜歡冰雪運動的“天塹”仍在,但大環境正在變好。

  “天塹”是什麼呢?最大的“天塹”是雪季短,很多地方甚至幾年不下雪,這讓南方開展戶外冰雪運動喪失了天然的環境支撐。由於運營、維護、管理滑雪場和滑冰場需要很高成本,由此推高了滑雪滑冰費用,讓很多初次接觸冰雪的南方人望而卻步。好的趨勢是,近年來南方多地經濟獲得巨大發展,並開始轉型升級。很多人有了閑錢,開始思考:“整個冬天,該玩些什麼”。

  群眾有需要,地方盼轉型,“天塹”如何跨越呢?11月發布的《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提出,全面推進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戰略,西南和華東地區要利用區內冰雪資源修建冰雪場地設施﹔南方城市地區要建設一批室內滑冰場地。南方一些以高山、大河、森林為生態優勢的地方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因地制宜發揮自身特長,讓本地人能滑雪,並能在南國風景裡滑雪。像西南的雲貴高原一些地區,戶外滑雪場逐漸增多,雪量不足時利用造雪機造雪,基本能夠維持滑雪場的運營成本,部分滑雪場因為實施冰雪教育、冰雪旅游等多種經營而盈利。

  南方冰雪經濟未來要實現大發展,需要現在打牢基礎,培養冰雪運動人氣。作為市場主體,各滑雪、滑冰場可以逐步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建立滑雪實訓基地,培養滑雪運動和冰雪產業人才。政府體育主管部門應該引導學校開設冰雪課程,在社會創立群眾性冰雪賽事,並把它和滑雪場、滑冰場的日常運營聯系起來,既能解決本地就業問題,又能幫助滑雪場渡過目前的難關。

  借鑒北方的經驗,南方發展冰雪經濟需要打好組合拳。從現狀看,冰場、雪場單純依靠滑雪滑冰設施並不足以實現“自給自足”。冰雪產業可以和其他產業抱團發展獲得內生動力。例如可以把原本屬於文化產業的文化遺產、民族文化、民風民俗、戲劇、影視動漫等一步步嵌入冰雪旅游資源中來,共同開發,讓南方各地的冰雪旅游文化產品具備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當然,這也意味著滑雪滑冰項目及產業的運營者需要突破原有的技術手段、運作模式以及市場邊界,來應對南方冰雪市場的發展,並最終實現冰雪與文化、信息、體育等產業相互融合、相互交叉,衍生出新的產業形態。

(責編:郝帥、張帆)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