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足球 小草有顆遠大的心

——筑夢足球二○一六(四)

本報記者  陳晨曦

2016年12月21日08: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曾經接受過專業足球訓練的劉琦焜現在幾乎每個周末都在北京的各個球場間“轉場”,而他兩天踢3場比賽的效率,在如今的業余足球界還算不上是“高密度”。在北京,幾乎每周,都有賽制多樣、人數不一的業余足球賽事佔據各處球場,這也是近幾年才有的火爆景象。

  除了賽事增多,劉琦焜更突出的感受是比賽正朝著正規化的方向發展——社會足球不再是自娛自樂,業余比賽不再是一盤散沙。

  草根球隊越來越多

  日前,“超級球場”北京社區足球聯賽在北京奧體中心落幕,這項賽事才舉辦了兩屆,就已經贏得了口碑,共有200多支球隊報名競爭64個參賽名額。北京市足協社會足球工作小組組長黃慶華保守估計,僅北京一地,就活躍著1000多支足球隊,共有3萬多名業余球員,“這個數字只是根據在我們這裡備案的賽事統計的,實際的參與人數應該會更多。現在,北京市16個區縣都有業余比賽,僅海澱區就有十幾個賽事、208支隊伍﹔房山區有近百支隊伍,業余聯賽已經分為頂級、超級和甲級三層體系,比賽分為春、秋兩季。”

  在南方,廣東省業余足球協會和廣東省民間足球促進會相繼成立,繼五人制足球聯賽“粵超”之后,十一人制和七人制業余足球比賽也有序展開,並和五人制足球比賽形成良性競爭,促進整個廣東社會足球的繁榮。據廣東省五人制足球協會會長劉孝五介紹,“粵超”聯賽已經舉辦6屆,二級聯賽舉辦了5屆,此外,還有杯賽和全省女子五人制足球比賽。

  社會足球的熱情需要引導,賽事是最佳出口。經過幾年搭建,各地業余足球賽事體系逐漸顯出模樣。北京今年通過賽事選拔,組織了有6支球隊參與的北京市足協杯比賽,基本可以代表北京市業余足球的水平。

  在2017年中國足協杯正賽的64個席位中,有16個是為業余足球隊准備,足見賽事組織者對這一領域的看重。在賽事引領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草根球隊”開始採用規范化的建制、管理、訓練、保障,讓球隊向更高層次邁進,業余球員也因為踢球而有了收入。

  地方足協有了抓手

  到今年年底,省一級的地方足協將完成脫鉤,以社團形式開展工作。中國足協副主席李毓毅表示:“地方足協在改革當中最大的問題,是中國足協過去沒有花很大精力加強地方協會的組織工作。”

  脫鉤之后,地方足協必須要為生存發展絞盡腦汁,而社會足球業余賽事勢必成為未來工作的重點。黃慶華說:“社會足球市場巨大,將是地方足協工作的重要抓手,未來應該佔到我們工作內容的80%以上。”現在有60多個俱樂部和公司球隊正申報北京市足協會員,北京市足協正在准備出台行之有效的會員准入制度。

  從全國范圍看,成都、廣州等地方足協已經將工作重點向社會足球方向轉移。今年6月,北京市足協成立了社會足球工作小組,組織專人赴廣州、武漢、成都等地交流調研。黃慶華表示:“這幾個地方的足協各有高招,有些地方做出了業余足球賽事的整體規劃,形成以七人制和五人制比賽為主的競賽體系,有些地方將校園足球與社會足球結合起來,足協為主,教委配合,解決了場地和教練的問題。”

  社會足球的火爆,使裁判和教練隊伍不足的問題凸顯,這也為地方足協提供了大有作為的天地。北京市今年增加了市級教練培訓班,以此來滿足市場對基層教練的需求,這一經驗也被其他省市足協借鑒。2016年,北京市共舉辦各級教練員培訓班42期,裁判培訓班16期。接下來,北京將逐步完善補充社會足球教練員執教、裁判員執法行為規范與考核管理辦法。

  業余賽事需要規范

  業余賽事的增加,讓很多球員在退役后有了“發揮余熱”的空間,很多參加足協杯的業余球隊中的骨干都有職業聯賽經歷。對此,業余球員劉琦焜的感受很深:“能參加北京高水平業余足球賽事的球員大都接受過長年的專業訓練,這也確實提高了業余比賽的水平,但他們在比賽中更應該把職業的一面展現給大家,而不是那些積累下來的壞毛病。”

  賽風賽紀是業余比賽中最讓人頭疼的問題,北京各類業余賽事大約有1/3的裁判由市足協指派,但爭執和肢體沖突還是不時出現。如今的中超聯賽,不尊重裁判判罰和球場暴力事件仍不時出現,這對社會足球無疑起了負面的“示范效應”。此外,浮躁心態和功利思想被帶入球場,也會讓基層賽事變得不再純粹。

  黃慶華表示,一方面,裁判水平仍需要提高,另一方面,要對業余球員的行為提出要求和規范。“如果將社會足球比作樹干,業余賽事就是這棵樹生長出的枝杈。”黃慶華這樣看待社會足球和業余賽事的關系。眼下,枝杈正在野蠻生長,但也需要規范長勢和走向的剪刀修修剪剪。


  《 人民日報 》( 2016年12月21日 15 版)

(責編:胡雪蓉、張帆)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