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2017年國際田聯世界室內田徑巡回賽便將在英國伯明翰迎來最后一站的較量。作為國際田聯新創辦並重點打造的賽事,世界室內巡回賽不僅整合了美國波士頓等幾項著名室內田徑賽事,更將為每個項目的勝出者提供一張直接進軍2018年室內田徑世錦賽的外卡。雖然目前各項目積分榜的前列並沒有中國選手的身影,不過王宇、謝震業等選手在所參加的德國卡爾斯魯厄、波蘭托倫以及美國波士頓等幾站比賽中均展現出了不錯的狀態。
好消息不僅來自中國田徑自身。2月6日在法國召開的國際田聯理事會上,國際田聯宣布將對選手改變國籍參賽實行更嚴厲的措施,此舉很有可能減緩西亞幾個國家歸化非洲選手的勢頭。2017年,上升勢頭迅猛的中國田徑又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
中國選手參賽機會持續增多,有更多選手走出國門,與國外高手一較高下
從1月份開始,沉寂了幾個月的世界田壇從室內賽事開始重新煥發生機。近年來,中國田徑選手的冬訓備戰更加“精細”,不同項目的選手根據安排及自身需要,前往不同地點訓練參賽。與此同時,參賽機會也在持續增多,如今有更多的選手走出國門,與國外高手一較高下。
進入2017年之后,男子撐杆跳選手黃博凱已經在法國和比利時參加了3場比賽,其中在法國訥維爾舉辦的撐杆跳精英賽上,黃博凱獲得冠軍,5米63的成績也較為接近其5米75的室內個人最好成績。跳高選手王宇則在德國和波蘭參加了兩場室內巡回賽。
而對蘇炳添、韋永麗等短跑名將來說,他們今年冬天將大本營設在了位於美國的國際管理集團訓練營中,除了能夠接觸前沿、系統的訓練理念與課程外,也有更多機會參與到美國為數眾多的大大小小田徑賽事之中,韋永麗和謝震業便在美國舉行的米爾羅斯田徑賽上一試身手,感受了一回這項歷史悠久的賽事中蘊含的獨特魅力。
在澳大利亞墨爾本,撐杆跳選手薛長銳和隊友在比賽中體驗著田徑運動時髦、歡快的另一面。徑賽每圈實行末位淘汰,撐杆跳選手可以自選高度,這一切都發生在博爾特代言並入股的這項田徑比賽中。“這些創新對今后包括世錦賽在內的一系列比賽都是不錯的提示。”這項賽事得到了現場觀戰的國際田聯主席塞巴斯蒂安·科的贊許。最終,中國隊在3天的比賽中獲得了團體第三名。
實行更為嚴苛的改變國籍制度,對中國選手在亞洲層面的競爭是一大利好
“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非洲田徑天才的大規模交易市場,一個高的出價就可以讓非洲選手代表其他國家比賽。”國際田聯執委、非洲田協主席馬爾博姆說,“現行的規則已經遭到濫用,損害了田徑的聲譽。”在運動員們紛紛開啟室內賽季的同時,另一場“戰役”也在國際田聯理事會會議上打響。2月6日,國際田聯宣布凍結目前的選手改變國籍參賽的規則,並將對此出台更加嚴苛的規則。
作為此項動議的申請人,塞巴斯蒂安·科表示,在大批量的非洲選手改換門庭參賽的情況下,目前的規則明顯已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最高水平的田徑競賽是以國家隊為基礎的錦標賽事,而選手們大規模轉變國籍將使這個基礎變得非常脆弱。”馬爾博姆則從另一方面表達了擔憂:“很多運動員在很年輕的時候就代表另一個國家參賽,那時他們根本沒意識到自己已經放棄了原有的國籍。”
在原有的規則下,3年內沒有代表一國參賽的選手在改變國籍后便可代表新的國家參賽,這樣的規定使得近年來田徑選手的“歸化之風”盛行,僅去年的裡約奧運會田徑賽場上便有85名運動員改籍參賽。其中卡塔爾、巴林等西亞國家成為“引援主力”,如原籍肯尼亞的杰貝特代表巴林奪得了裡約奧運會女子3000米障礙冠軍,而來自尼日利亞的卡塔爾選手奧古諾德則牢牢把持著男子百米的亞洲紀錄。倘若今后實行更為嚴苛的改變國籍制度,對中國選手在亞洲層面的競爭是一大利好。
若俄羅斯選手無緣田徑世錦賽,中國隊在競走項目中將少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在針對國籍轉換頒布禁令的同時,國際田聯延長了對另一禁令的期限。國際田聯理事會批准獨立工作小組主席魯內·安德森在報告中建議,決定延長對俄羅斯田協的禁賽處罰,今年11月,世界反興奮劑組織將決定俄羅斯反興奮劑機構是否合規,在此之前,俄羅斯田徑運動員均不能代表本國參賽,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將錯過今年8月在英國倫敦舉行的田徑世錦賽。
根據國際田聯的規定,通過嚴格興奮劑檢測的俄羅斯選手可以以個人身份參賽,目前已有35名俄羅斯選手提出以個人身份參賽的申請。
作為中國田徑的傳統優勢項目,競走一直肩負著為中國田徑爭取好成績的“重任”。俄羅斯隊在被國際田聯禁賽之前一直是中國隊在此項目中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2013年的莫斯科田徑世錦賽上,東道主俄羅斯隊曾豪言“不讓其他國家選手登上競走的領獎台”,並最終收獲了3枚競走金牌中的兩枚,中國隊則取得了一銀一銅的成績。2015年北京田徑世錦賽期間,彼時俄羅斯隊雖未被禁賽,卻已深陷禁藥風波之中,並未派出高手參賽,成為東道主的中國隊在競走項目中獲得1金1銀。2016年裡約奧運會上俄羅斯田徑選手遭遇禁賽,中國隊包攬了男子、女子20公裡競走的兩枚金牌。此番俄羅斯選手若最終無緣今年的田徑世錦賽,中國隊在競走項目中也將少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 人民日報 》( 2017年02月17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