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2017武漢馬拉鬆

2017東風雷諾武漢馬拉鬆賽事路線發布 

武漢馬拉鬆官網
2017年04月01日14:58 |
小字號

2017東風雷諾武漢馬拉鬆即將於4月9日上午7點30分鳴槍,賽事線路已於近期發布。武漢馬拉鬆組委會在3月8日,組織媒體朋友們一道,為跑友們完成了跨越武漢三鎮的漢馬賽道探線。本屆漢馬賽道變化亮眼,精彩頗多。2017武漢馬拉鬆賽道沿途跨江越湖,風景宜人,避免了元年部分賽道的局限,保留了元年漢馬絕大部分路線,將逐一展現武漢精華景點。中山大道、六渡橋、民眾樂園等老武漢經典地標初次亮相漢馬,老漢口風情讓人驚艷。新經典綠化工程——東湖綠道也將迎來馬拉鬆選手新的檢閱,屆時必將牢牢俘獲跑友們的心。

▲2017東風雷諾武漢馬拉鬆整體路線圖

上橋不堵可邊跑邊看 反向路線看繁華沿岸

考慮到去年路線當中晴川橋上橋匝道處較為狹窄的問題,武漢馬拉鬆組委會經過綜合考慮,將採用繞開晴川橋的反向路線方案。從起點開始,漢馬路線最大的變化之一就是起點不變,反向奔跑。

 

2016年漢馬從漢口江灘正門出發,順著沿江大道往江漢關,途徑龍王廟、上晴川橋。而今年漢馬起點與去年相比,往西南方向移動100米,移至青島路與沿江大道路口,奔跑方向由西南向改為東北向,沿一元路進中山大道,途經武勝路上江漢橋。

『吉』年雙吉國旗道 首次途徑吉慶街

“在霓虹燈下、熙熙攘攘的吉慶街頭,有一個風姿綽約的女子來雙揚正在賣著她的鴨脖,養活著她的一家大小。”武漢本土作家池莉的一部《生活秀》讓全國人民都知道了武漢的的吉慶老街。

如今仟吉等多個知名飲食品牌的入駐,讓這條老街又煥發出了新的商業活力,熱鬧風光依舊。

今年漢馬讓2萬多人跑過這條最具武漢世俗風味的特色老街,填滿氣勢恢宏的國旗道,赤子心、跑友情,老漢口的人情煙火味將一覽無余。

與喧囂繁華的中山大道相比較起來,吉慶街的白天實在是略微寂靜冷清。建議各位跑友跑完漢馬后,晚上可以到各種鬧市、大排檔、小吃攤逛逛,在擼串中做個“深度拉伸”,體驗一把吉慶街的喧鬧與風情。

中山大道涅槃重生 再現老漢口新風尚

武漢中山大道,全國中山第一街,是江城近代商業、文化、水電、交通之根,距今已有110余年的歷史。它象征著武漢的城市商業文化基因與人文歷史胎記,並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吐納億萬海內外游客比肩接踵“朝覲”的“聖地”。

一年前的中山大道,道路狹小,排水管道淤積,道路兩邊電杆、電力電信箱櫃交錯復雜,功能轉變和品質提升十分迫切。改造工程由之而起,以全面提升中山大道商業氛圍、環境品質和景觀形象,以圖達到“再現歷史風貌、彰顯武漢特色”的目標。

改造后的中山大道已於去年12月28日正式開街。中山大道沿途約500米一個景觀節點:歐版的武漢美術館、舊式的紅色水塔、清雅的三德裡民居、恍如穿越到舊時光的長青廣場……其間輔以武勝飛虹、六渡新韻、中心綠島等不同特色的主題景觀,可謂移步換景。

 

今年武漢馬拉鬆配合2016年市政重點改造工程——中山大道通車,將全程展現中山大道的新風貌。

馮翔的『六渡橋』 攘來熙往老漢口

2016年武漢籍歌手馮翔用一首武漢方言版的《六渡橋》,讓不少武漢人追憶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今年,它同樣也加入了漢馬新路線中。

 

承載著80后深刻記憶的“綠豆橋”(注:武漢方言中兩詞同音),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是老武漢的黃金商業區,曾經演繹過一段經久不衰的輝煌歷史。

這裡聚集著四季美、蔡林記、福慶和、老萬城、德華酒樓、老會賓、鴻記酒樓、談炎記等一批餐飲老字號企業,還有六渡橋百貨、利濟商場、工藝美術大樓、中心百貨等大中型商場,其繁華程度絕對不亞於上海的南京路、南京的夫子廟。那時,老漢口們的兒時記憶全都在以“綠豆橋”為中心的街巷裡慢慢舒展開來。

 

為了推進武漢地鐵6號線的工程建設,六渡橋在2014年就被拆除了,暌違兩年再次見到六渡橋原址上的新面貌,漢馬選手們也將共同見証武漢真正從商阜小鎮幻化成為了國際之都。

聯動咽喉江漢橋 三鎮武漢更親近

晴川橋換江漢橋,2017武漢馬拉鬆,更有歷史、更有故事。淌過長江與漢江,偌大的武漢就劃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塊地方,來往魚雁傳書總要經過長江與漢水,這讓城鎮間有了一種仿佛遙不可及的遠。

 

江漢橋興修於新中國成立伊始,北連漢口漢正街,南接漢陽古琴台,是漢江上的第一座大型橋梁。它的出現,聯手與武漢長江大橋一起組成了長江上的交通大動脈,讓武漢三鎮隔水獨立卻又緊緊相依。江漢橋徹底改變了過去三鎮間僅靠水運運輸的落后局面,為促進武漢三鎮交流,形成新的城市景觀做出了貢獻,成為內環線上不可替代的咽喉要道。一直到現在,江漢橋依然擔負著交通運輸暢通的重任,為武漢的發展行使著自己的使命。

經常開車路過江漢橋的你,可能一直沒機會用腳步丈量它。就在今年,漢馬邀請你見証時光輪回,與足下的漢水一同銘記著對這座城市的眷依。

長江大橋六十年 穿越時光遇見你

“風牆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武漢長江大橋在1955年9月1日開工建設,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車。至今,經歷60年風雨滄桑的武漢長江大橋依然矗立在江上為人民服務。4月9日,來自國內外的兩萬余名漢馬選手將為它提前慶祝『60歲生日』。

武漢長江大橋是中國在萬裡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梁,正橋的兩端建有具有民族風格的橋頭堡,附屬建筑和各種裝飾,均極協調精美,整座大橋異常雄偉。它橫跨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全橋總長1670米,從基底至公路橋面高80米,下層為雙線鐵路橋,寬14.5米,兩列火車可同時對開。橋身為三聯連續橋梁,每聯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為128米,終年巨輪航行無阻。漢馬第二年依然路過武漢最具盛名的大橋,眺望連成一體的整個武漢三鎮,跑過打通了被長江隔斷的京漢、粵漢兩鐵路及業已形成的京廣線,想想就使人心曠神怡,浮想聯翩。

 

(責編:楊喬棟、胡雪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