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賽季中超聯賽前四輪戰罷。目前看來,這注定是一個充滿變革的賽季。中國足協的U23(23歲以下)球員首發規定便是其中之一。
第四輪,中超16支球隊共有25名U23球員獲得出場機會,人均出場時間47分鐘。在人數創新高的同時,U23球員的平均出場時間創下新低。這一輪,我們既看到了上海上港隊球員韋世豪和河北華夏幸福隊球員高准翼的精彩破門,也見証了同是上港隊球員的張華晨在第11分鐘就被換下。而使用U23球員較多的延邊富德隊和長春亞泰隊,都遭遇了一場未勝的窘境。
總體來看,U23新政已經讓我們認識了一些潛力頗大的年輕球員。然而,由於受成績壓力和實力影響,多數中超球隊的U23球員仍未能站穩位置。
近幾年,中國職業足球聯賽進入前所未有的“金元時代”,各家俱樂部大手筆引援的同時,忽視了對年輕球員的培養。據不完全統計,中超16家俱樂部U23球員目前隻有48人。從這個角度說,U23新政像一個“藥引子”,希望達到倒逼俱樂部沉下心來抓青訓的療效,助力中國足球實現長遠發展。
不過,“是藥三分毒”,U23新政的確導致了一些隊伍攻防體系變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聯賽的精彩程度。但發展青訓是長線產品,U23新政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實現突破。我們應該給予年輕球員在更高水平賽場上磨煉的機會,容忍他們犯錯。
可喜的是,一些俱樂部已經積極行動起來。例如,廣州恆大隊宣布,本賽季將實施恆大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一條龍”模式,從恆大一隊到各級梯隊之間實行末位淘汰制和優秀球員晉升制。
對於中國足協來說,要做強青訓,一項新政遠遠不夠。下一步,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出台一些具體的配套政策,讓各家俱樂部放下顧慮,平衡好眼前利益與長遠發展的關系,將投資重心從瘋狂引援逐步向青訓轉移,真正自覺抓青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