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之瑩豪取女子圍甲跨賽季25連勝

這樣的女棋手,應該更多些

本報記者  鄭  軼

2017年07月17日08: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7月14日,於之瑩在女子圍甲比賽中。
  劉 茜攝(新華社發)

  7月16日,江西井岡山。一方棋盤,黑白之間,兩個姑娘相向而坐。一方是“小魚兒”於之瑩,不滿20歲已坐上世界女子圍棋頭把交椅﹔一方是周泓余,作為“00后”棋手中最被看好的新星,正向強者發起挑戰。

  這一役,發生在第五屆中國女子圍棋甲級聯賽第五輪。最終,代表“領頭羊”江蘇隊出戰的於之瑩執黑211手中盤取勝,豪取跨賽季25連勝。如此驚艷的表現,在創造新紀錄的同時,也給中國女子圍棋留下一個問號:下一個“小魚兒”在哪裡?

  刻苦訓練造就傲人戰績

  2013年創辦的女子圍甲聯賽,匯聚了國內全部一線女棋手,代表著中國女子圍棋的最高競技水准。當時於之瑩不過16歲,卻已然揚名世界女子圍棋擂台賽,首次征戰聯賽就攜手王晨星為江蘇隊奪得冠軍。之后幾年,她更如同開了“外挂”,接踵而至的冠軍以及對戰男棋手時的不斷突破,幾乎甩開了同時代的女棋手。

  從2015年第三屆女子圍甲第十七輪戰勝陳一鳴開始,於之瑩一直保持“不敗金身”。盡管其間對李赫、范蔚菁、王祥雲、曹又尹這幾盤棋均為半目險勝,並無壓倒性優勢,但於之瑩總能笑到最后,展現了其強大的“勝負師”氣質。

  在中國圍棋協會主席王汝南看來,於之瑩的25連勝,一是棋藝到了一定層次,二是依托於年齡優勢和超大訓練量。“除了可遇不可求的天賦,這孩子比旁人更專注、刻苦,每年在規定的訓練比賽外,堅持網上對弈近2000盤,在實戰中不斷磨練,才成就了今天的傲人戰績。”

  后備人才厚度不如男子

  對中國女子圍棋而言,擁有於之瑩這樣的天才棋手是幸事,但無論抗擊“韓流”還是項目發展,都不能隻依靠一個“小魚兒”。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三屆全運會圍棋專業女子組比賽中,53歲的傳奇老將芮乃偉力壓於之瑩奪冠。而在此前的世界女子圍棋團體錦標賽和三國女子擂台賽上,作為主將的於之瑩狀態欠佳,中國隊錯失冠軍。

  “整個中國女子圍棋的發展態勢是好的,不能以一兩場輸贏來否定實力,但也要看到,年輕女棋手有一點青黃不接,女子圍棋的后備人才儲備不如男子那麼厚實。”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主任羅超毅說。

  2015年,13歲的周泓余連勝女子高手而嶄露頭角,被特招進入國家隊。而后,“00后”尹渠、羅楚玥也被發掘。但中國圍棋隊領隊華學明坦言,1997—2002年齡段也就挑出這幾個苗子,她們能不能成為“於之瑩第二”還有待觀察。現在看來,她們偶有亮眼表現,但還未躋身一流之列。盡管中國女子圍棋近幾年戰績出色,但依然要靠幾年前穩定下來的一套陣容打天下。

  與此同時,韓國、日本女子圍棋的新人崛起速度卻在加快。王汝南認為,韓國女子圍棋與中國的差距比男子更小,中國男棋手至少有人數優勢。“於之瑩個人或許比韓國隊崔精等強手稍佔優勢,但其他棋手還跟不上。”

  重在擴大女子圍棋人口

  “隻有讓女子圍棋人口整體基數增加,才能涌現出好苗子。”近兩年,華學明不斷強調這一觀點。目前,參加各類比賽的年輕女棋手在增加,但漲幅並不大,造成選材局限。這其中,有學棋女童相對較少、國際女子圍棋市場疲軟等多重原因。而做好圍棋推廣與普及,被視為扭轉“陽盛陰衰”的鑰匙。

  女子圍甲在引入社會力量辦賽后,近3屆都精心設定了聯賽主題,從拓展校園圍棋的“名校行”,到遍及洛陽、敦煌等地的“一帶一路,美麗中國行”,再到今年重走革命聖地的“紅色之旅”,女子圍甲每到一地,便通過開展車輪戰、捐贈圍棋教室等活動,力求使圍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7月15日,女子圍甲井岡山站進行90盤指導棋時,不少家長帶著孩子慕名而來,隻為一睹芮乃偉、於之瑩等國手風採。中國圍棋協會副主席林建超表示,井岡山有一定圍棋基礎,通過賽事來“升溫”,對當地女孩子學棋有很大促動作用。而女棋手借助電視、網絡、新媒體更多“露臉”,也為女子圍棋發展拓展了新空間。

  25連勝之后,於之瑩繼續向著新紀錄進發,但中國女子圍棋更期待打破“一枝獨秀”,讓“小魚兒”有更多同行者。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17日 14 版)

(責編:胡雪蓉、張帆)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