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月19日,中國隊球員岳鑫(前左)在比賽中控球。 |
戰平柬埔寨、戰勝菲律賓、力克日本,中國男足U22國家隊以小組頭名鎖定了來年U23亞洲杯的正賽名額。
其實,作為U23亞洲杯的主辦國,中國男足本來就有直接參賽權。這次出征柬埔寨參加預選賽,練兵考察的目的更多一些。隻不過,小組頭名的成績,讓東道主的參賽更加名正言順、理直氣壯了。
值得玩味的是,3場比賽下來,外界對這支年輕球隊的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首場被弱旅柬埔寨逼平,不少人冷嘲熱諷,甚至質疑和否定聯賽U23球員登場政策﹔次輪小勝菲律賓,依然有不少人“輕踩”﹔末戰擊敗老對手日本,追捧之聲又成了主流,當然也有觀點認為,日本這次派出的是U20國家隊,勝不足喜。
不得不說,這些觀點隨風倒者,或許並沒有認真看過國家青年隊的比賽,平時可能也不太關注國內聯賽的動向。如今在網絡上,對於國足的“追漲殺跌”,似乎成了一種常態。很多媒體也樂於渲染那些“有個性”的觀點,卻忽視了對中國足球的客觀觀察和理性評判。
年輕人的表現到底如何?實話實說,可圈可點之處自然不少,問題和痼疾也很明顯。此次柬埔寨之行,雖然只是無關“生死”的預選賽,但球隊絕大部分主力出征、國家隊主教練裡皮到現場觀看,不可謂不重視。因此,比賽的結果有一定參考性,也能夠反映出這批年輕球員的實力與成長。
可以看出,在3場比賽中表現不俗的球員,大都在今年的中超、中甲聯賽獲得很多登場機會。像天津權健的張修維、北京國安的唐詩、上海上港的韋世豪、北京人和的鄧涵文,以及何超、楊立瑜、高准翼等球員,已經成為各自球隊中的重要一員。受益於聯賽新政,這些原本隻能給大牌外援當替補,甚至“混跡於”預備隊聯賽的年輕人,在更大的舞台上得到了展示機會,並憑借自己的實力站穩了腳跟。
新政的效果,雖然談不上立竿見影,但正在逐漸顯現。比賽中,球員在球場上踢得更有自信了。主教練馬達洛尼也說,球員們現在並不像原來那樣畏手畏腳、完全放不開,而是逐漸踢出了自己的真實水平。如果不是聯賽的錘煉,這些球員斷然不會有這樣的從容。如果再蹉跎幾年,則寄希望於這批球員沖出亞洲、走向世界,恐怕又是南柯一夢了。
看到年輕球員的成長,或許更能理解聯賽U23新政及一系列“組合拳”的意義所在。究竟是拔苗助長還是長遠之策?如果說現在評價為時過早,那麼不妨看看明年的U23亞洲杯,看看未來的奧運會預選賽。與其選擇“金元”堆砌的“精彩”和“繁榮”,不如風物長宜放眼量,踏踏實實地做好年輕球員培養和后備人才儲備,為中國足球的未來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