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炳添再續傳奇  接力隊有望突破

中國短跑成世界大賽決賽“常客”

本報記者  劉碩陽

2017年08月09日08: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蘇炳添(中)在比賽中。
  新華社發

  當地時間8月5日21時45分,繼兩年前的北京田徑世錦賽之后,蘇炳添再次站在了世錦賽男子百米決賽的跑道上。盡管兩次決賽的成績都是最后一名,但蘇炳添依然將其視為對自身的肯定——“至少這一次是名副其實的第八名。”

  兩年前在“鳥巢”的世錦賽半決賽中,蘇炳添與法國名將維考特的成績相同。由於“鳥巢”恰好有9條跑道,本就善於因地制宜的國際田聯判定二人雙雙進入決賽,這使中國運動員首次站在世界大賽的男子百米“飛人大戰”跑道之上。

  與兩年前相比,蘇炳添取得倫敦世錦賽決賽門票的過程更令人信服,他應對國際大賽的密集賽程更顯從容。這與中國短跑的整體發展勢頭相吻合,自裡約奧運會周期以來,以蘇炳添為代表的中國短跑選手已取得鑽石聯賽分站賽冠軍、世錦賽決賽資格以及沖進10秒大關等突破,而男子4×100米接力隊更是將成績穩定在世界頂尖水平,甚至登上世錦賽和世界接力錦標賽的領獎台。

  在中國短跑已成為世界大賽決賽的“常客”之后,無論是蘇炳添個人還是接力團隊都需要尋求新的突破。

  提 升

  以10秒27的成績第八個沖過決賽終點線,蘇炳添坦言,自己的體能狀況已不如兩年前。“雖然兩年前跑完半決賽后比這一次更累,但我還是能在兩個小時后的決賽中跑出10秒10以內的水平”。但這次,決賽的發令槍一響,蘇炳添便被身旁幾位對手帶亂了節奏。

  由於年齡的增長,體能狀況的下滑難以避免。但與兩年前相比,蘇炳添駕馭高水平比賽的能力則愈發嫻熟。在電光火石的比賽中,他能根據比賽狀況及時作出調整。

  “前半程有些緊,就在后面增大了步幅”,經過調整,蘇炳添以10秒03的成績在預賽中輕鬆獲得小組頭名晉級。而在決賽中,盡管起跑階段被打亂節奏,蘇炳添迅速穩住陣腳,以更加安全的方式跑完比賽。

  “在熱身場的時候,我會刻意關注博爾特、加特林等選手,學習他們的熱身、准備方式”。通過學習提升自身的欲望和能力,是蘇炳添不斷在賽場上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2014年,遇到瓶頸的蘇炳添主動提出更換“主力腿”,打亂自己原有的比賽方式,這才有了第二年尤金鑽石聯賽中的9秒99。訓練中的不少新點子,都是蘇炳添在學習思考后提出的建議。2020年東京奧運會時,蘇炳添將成為31歲的“老將”,這種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能力,為他創造奇跡保有了可能。

  期 待

  本屆倫敦田徑世錦賽上,獲得男子100米和200米兩項參賽資格的謝震業,為了更好地准備4×100米接力比賽,退出了男子200米的爭奪。

  與男子100米、200米等個人項目相比,中國田徑隊在男子4×100米接力項目中登上領獎台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從裡約奧運會周期開始,以接力帶動短跑便是中國田徑的主要發展策略之一。由於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隊更多是在比賽之前臨時進行交接棒練習,團隊配合更加充分的中國隊完全可以通過嫻熟的交接棒環節,彌補個人能力上的劣勢。

  在“接力帶動短跑”的策略下,不僅蘇炳添、謝震業等名將不斷刷新著個人最好成績,中國田徑也涌現出了湯星強、吳智強以及梁勁生等年輕選手。與此同時,中國隊也在國際大賽中不斷創造佳績,由莫有雪、謝震業、蘇炳添和張培萌組成的男子接力隊在北京世錦賽中奪得亞軍,並一度保持著新的亞洲紀錄。今年在巴哈馬舉行的世界接力錦標賽中,中國隊在男、女4×100米接力項目中都收獲了銅牌。

  目前,中國選手參加的短跑個人項目均已結束,包括蘇炳添、韋永麗等選手均表示,會在接下來幾天中全力准備接力的比賽,當地時間12日上午開始的接力預賽將會成為新的期待。

  挑 戰

  近年來,中國田徑隊在接力項目中的優異表現展現了一定的整體實力,卻也掩蓋了后繼無人的隱憂,這也很可能使中國短跑在未來的競爭中落入下風。

  本屆世錦賽的男子百米比賽中,共有6名東亞選手躋身24人的半決賽,創下歷史新高。其中3名參賽的日本選手薩尼布朗、劍橋飛鳥和多田修平全部從預賽晉級。與中國相似,日本短跑同樣在近兩年進步明顯,不僅保持著男子4×100米接力的亞洲紀錄,更是在去年的裡約奧運會中獲得了該項目的亞軍。目前,日本隊已經明確將東京奧運會的男子接力金牌設定為目標。

  盡管在6名闖入半決賽的東亞選手中,最終仍舊隻有蘇炳添一人殺入決賽,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張培萌的職業生涯逐漸步入尾聲,中國男子短跑的陣容中隻有蘇炳添和謝震業兩人具備跑進10秒10以內的水平。相比之下,日本隊的陣容更具厚度,除3名參加世錦賽的短跑選手之外,桐生祥秀和飯塚翔太今年的最好成績同樣在10秒10之內。

  在今年鑽石聯賽上海站的男子100米比賽中奪冠之后,蘇炳添便表示,希望中國能有更多的年輕選手“頂上來”。在本屆世錦賽結束之后,蘇炳添也將迎來28歲的生日,昔日的追風少年終將不再年輕。保持短跑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將是中國田徑在未來幾年內的最大挑戰。

(責編:郝帥、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