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籃球

FIBA百般阻撓 “超級8”或難產

2017年08月24日08:28 | 來源:信息時報
小字號
原標題:FIBA封殺,“超級8”難產

隨著籃球運動在全球范圍內的受歡迎程度持續遞增,大大小小的商業賽也開始在中國乃至整個亞洲范圍百家爭鳴。不過最近一個名叫“超級8:澳門籃球邀請賽”的比賽卻在亞洲籃壇引起不小的“騷動”。這個將在9月底舉行的商業賽,深圳新世紀和浙江廣廈將代表中國出戰,不過它引起大家極大關注的原因卻是,這項“新生”比賽竟然遭到了國際籃聯(以下簡稱“FIBA”)的封殺,差點就“胎死腹中”。

百般阻撓

國際籃聯突然“使絆子”

“超級8:澳門籃球邀請賽”這項賽事原來不叫這個名字,它原名是“亞洲聯賽首屆國際邀請賽”。這項新賽事將於9月20~24日在中國澳門舉行,屆時,將有包括中國內地、中國台灣以及韓國、日本等國家與地區的7支頂級俱樂部球隊和菲律賓男籃參與角逐。

7月22日,在完成與各球隊的簽約后,亞洲聯賽的概念和8支參賽球隊正式對外公布。看起來一切都准備就緒,尤其是2支代表中國的球隊深圳烈豹和浙江廣廈,都期望能奪得這項在家門口舉辦的亞洲頂級賽事的首屆冠軍,並為即將到來的CBA新賽季備戰。就在此時,各參賽球隊所在國家或地區籃協全都收到了來自FIBA的問詢。

令亞洲聯賽組織方及各參賽球隊難以理解的是,在此前向各自籃協提交參賽文件到與賽事簽約期間,FIBA從未說過半個不字。而在賽事舉辦的消息正式公布后,FIBA竟然要求各籃協不讓他們的球隊參加這個賽事,各參賽球隊將此信息反饋給了亞洲聯賽組織方。

這件事情,賽事組織方措手不及。按照FIBA的相關規定,俱樂部之間的這種季前賽性質的商業賽事是不需要FIBA認可的。本著解決問題、協商合作的態度,8月1日,亞洲聯賽組織方向FIBA發函,詳細解析了該賽事作為賽季前的商業賽性質和賽事的發展目標,而且主動表態“如果可能,希望有合作空間”。然而,FIBA在8月4日的回函中依然明確表示,亞洲聯賽與國際籃聯亞洲俱樂部冠軍杯有沖突,后者將於9月22~30日在深圳舉行。隨后,亞洲聯賽組織方登錄FIBA官網,發現FIBA的賽事列表上根本就沒有該項賽事。

堅決維權

賽事組織方發函,要求FIBA停止施壓

后經多方了解,原來這事還有些蹊蹺。國際籃聯亞洲俱樂部冠軍杯該賽事確實是在2017年1月份正式宣布,中間取消了,5月份之后再無消息。當FIBA知道亞洲聯賽后,大約10天前,該賽事的消息又被挂了出來,而且舉辦城市由深圳改為郴州。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國際籃聯亞洲俱樂部冠軍杯的參賽隊伍隻有3支球隊是空缺的。這3支球隊,要在亞洲區域的93支俱樂部中選出。換句話說,參加FIBA亞洲俱樂部冠軍杯和亞洲聯賽邀請賽的球隊發生沖突的幾率不足3%,FIBA的確有“找茬”的嫌疑,他們這麼做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其中的一些籃協與亞洲聯賽組織方溝通后認為,最大問題是“亞洲聯賽”這個名稱。而從首屆賽事迫在眉睫的現實角度出發,如果不考慮改名,大家就非常為難了。

為了讓賽事能夠進行下去,亞洲聯賽組織方在聽取意見后決定變通行事,將“亞洲聯賽”更名為“超級8:澳門籃球邀請賽”(以下簡稱“超級8”)。不過,更名后,FIBA卻繼續向各國籃協施壓,並且東亞某國參賽球隊出現了動搖。事已至此,亞洲聯賽組織方隻能通過法律渠道要求FIBA停止施壓。

“我們已經在北京聘請了律師,發了函,要求他們停止這種行為。在歐盟、日本、瑞士和美國也都聘請了律師團隊,都在准備相關資料,准備起訴。”亞洲聯賽創始人馬休·拜爾說。

馬休·拜爾,更願意被圈內人叫他馬特,Altius公司的創始人兼總經理,是中國的第1位外籍國家級體育經紀人和CBA認証籃球經紀人,曾擔任易建聯的NBA新秀賽季翻譯以及密爾沃基雄鹿隊中國方面的專家。

2015年他與合作伙伴聊到亞洲聯賽的的概念,當年12月便注冊公司進行規劃,之后與IMG(國際管理集團)簽約合作,最近的這1年更是多次去日本、韓國和菲律賓拜訪各俱樂部,了解各方需求,最終促成各球隊的簽約。

“FIBA沒有資格管我們機構舉辦的事情,我們不是他們的成員。這個賽事,本身就是一個商業比賽,不涉及到他們要管理的范圍。他們的管理規定是,如果各個籃協批准俱樂部去參加商業賽,俱樂部可以參加。”馬特接受採訪時說,“FIBA是給籃協壓力,要壟斷這個市場,這種行為是反對自由貿易,是一種壟斷。他們(FIBA)來了,這樣做,証明我們賽事產品挺好的,引起了關注。”

馬特的話一針見血,FIBA企圖封殺“超級8”,主要還是出於商業上的考量。作為籃球運動最高級別的單項運動管理協會,現實中的FIBA卻沒有絕對的話語權。在歐洲賽場,歐冠聯賽也是FIBA無法控制的,盡管他們做過無數次的努力,但同樣難以控制最優勢的俱樂部籃球資源。

亞洲市場對於FIBA已經不容任何閃失了,尤其是面對亞洲聯賽的潛在威脅,讓這項不是“親生”的商業賽事“胎死腹中”,或許就是最省事的辦法。

鏈接

FIBA在歐洲屢屢吃癟

其實,類似的“劇情”並不是第一次發生,類似的沖突還在不斷出現,FIBA和地區組織的商場爭斗已經趨向白熱化。

歐冠聯賽的前身歐洲籃球冠軍杯(European Champions' Cup)由歐洲籃聯在1957年創立,1996年開始使用歐冠聯賽(Euroleague)名稱,但當時並沒有對該名稱進行注冊。直到2000年,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臘的一批頂級聯賽球隊組建了歐洲籃球聯賽聯盟(ULEB),並成立歐洲籃球聯賽公司(ECA)來自行運營歐冠聯賽。

與此同時,歐洲籃聯在FIBA的支持下於2001年倉促推出FIBA超級聯賽(FIBA SuproLeague),但由於參賽球隊競技水准非常一般,聯賽招商能力不足,運營1年就背上了巨額虧損的債務。於是,雙方的沖突與競爭就開始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04年11月,以雙方達成和解而暫告一段落:歐洲籃聯負責國家隊賽事,歐冠聯賽運營俱樂部賽事。

此后經過10年左右的發展,歐冠聯賽已經成為世界第2大籃球聯賽,也產生了希臘奧林匹亞科斯、西班牙皇馬和俄羅斯中央陸軍這樣的豪門球隊。歐冠聯賽2016/17賽季的場均上座率為8472人,此前他們與IMG簽下總值6.3億歐元的10年合約,共同開發聯賽的商業權,管理包括媒體和營銷在內的全球開發權,期許總收入將達到9億歐元。

在巨大的利益驅使下,FIBA開始謀求對俱樂部賽事的復辟。2015年7月,他們意圖重掌歐冠聯賽,其策略是試圖說服11支永久參賽球隊中的8支參加新的歐洲聯賽,不過被歐冠聯賽的所有球隊一致拒絕。

10月,歐洲籃聯又提出了新的聯賽方案,很多歐洲球隊仍然堅持參加歐冠聯賽和歐盟杯。FIBA甚至威脅14個國家的籃協,他們的國家隊將被禁止參加歐洲杯,其中還包括了西班牙、立陶宛、希臘等強隊。不過,禁賽措施最終沒有實施。

有趣的是,2016年11月FIBA重新與歐洲籃球聯賽公司展開會談,希望歐冠聯賽能將自己的1個席位留給FIBA新辦的籃球冠軍聯賽的冠軍。但是歐洲籃球聯賽公司CEO嚴詞拒絕:“這簡直是讓一支三級聯賽的球隊跳躍到一級聯賽參賽!”

(責編:歐興榮、楊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