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為市民提供豐富的場地、比賽和指導

給你更多健身的理由

本報記者  范佳元

2017年11月24日08: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上海,是一座追求精致生活的城市,在健身鍛煉方面也是如此。黃浦濱江的健身步道,北起蘇州河、南至日暉港,人們一路奔跑、騎行,人文景觀更不能忽視,江南造船廠余韻猶存、世博建筑群赫然挺拔……

  這樣的路線設計,“老有腔調”,備受上海市民歡迎。即便在寒意漸濃的11月,依然有人裝備齊全、前呼后應地在此鍛煉。“跑起來不冷的,夏天來這裡夜跑的人更多。”黃浦區體育局黨委副書記馮健說。

  開放共享,場地設施更完善

  黃浦濱江,地處上海市中心的黃金地段,交通便利、商業發達。曾經,由於缺乏運動場所,該區域的市民運動健身受到影響。有鑒於此,上海各級政府將全民健身設施納入重大市政設施規劃建設布局,綿延幾十公裡的騎行跑道,佔地3.6萬平方米的世博體育園,相繼建成並向市民開放,有效解決黃浦江沿岸體育生活的痛點。

  “人口密集、土地資源稀缺是上海的既有特點,但我們依舊找到屬於自己的全民健身推廣路徑。我們有信心在‘十三五’末讓上海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從現在的1.8平方米提升至2.4平方米,努力提升市民的獲得感。”上海市體育局局長徐彬說。

  微小的提升,就是對人們向往美好體育生活的呼應。家住靜安區交通公園的羅偉舜有下班后打籃球的習慣,他不為沒有場地煩惱,但公共籃球場有時“到點不開門,沒到點卻提早關門”,難免有點不盡興。對此,靜安區體育局想出了“共享公共運動場”的辦法。

  在入口建立智能閘機,掃碼即可出入,安裝遠程監控和語音廣播,確保運動場設施、人員安全,糾紛也能及時得到解決,同時體育場內還有自動租球機和自動販賣機。靜安區體育局局長俞彪說:“過去公共體育場屬地化分散管理存在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安全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共享公共體育場模式的解決方案,提升了運動體驗,未來將在全區推廣。”

  創新賽事,體育活動更精彩

  28歲的魯鋒從小就喜歡打籃球,在上海讀大學時,大大小小的比賽他都盡量參加,在業余籃球圈小有名氣。目前,他在一家體育公司負責籃球賽事推廣工作。“現在比賽條件越來越好,冬天室內有暖氣,有電子計時器,有裁判記錄台,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真的非常開心。”魯鋒說。

  魯鋒口中“想都不敢想”的比賽,是上海城市業余聯賽(籃球項目)。在2012年、2016年的兩屆市民運動會基礎上,上海全民健身賽事體系不斷完善升級。城市聯賽分為三大板塊:足球、籃球、排球等10個項目聯賽﹔路跑、城市定向、自行車等35個項目系列賽﹔市民武術節、科技體育嘉年華等11項品牌特色賽事活動。

  如此豐富多彩的賽事活動,並不是政府部門獨家包攬。今年1月的賽事推介會,吸引了300多家社會組織和體育類公司參與投標。最后,有7家體育單項協會和13家企業作為主導辦賽單位在項目聯賽、品牌特色賽事活動“競爭性磋商”中勝出,還有58家公司和20個協會中標210個項目系列賽。

  政府、社會、市場“三輪驅動”,每月賽事數量達到百余場,為意在打造“賽事之都”的上海夯實了基礎。“把各類賽事辦到市民身邊,讓體育融入生活,並讓市民在參與過程中不斷增加獲得感和幸福感。”上海市體育局副局長趙光聖說。

  體醫結合,健身指導更有力

  實現幸福生活,身體健康是重要基礎。在一次跑步后,覺得氣息不順暢的樓璐璐走進了嘉定區南翔醫院國民體質監測服務站,20分鐘過后體質報告就出爐,“暴露出很多問題啊!沒想到自己身體這麼差,但平時也感覺不出來。”樓璐璐觸動很大。

  滿分是5分,但樓璐璐在力量和心肺功能兩個項目上隻得到2分,這結果和兩三個月才鍛煉一次的生活方式是吻合的,“確實缺乏運動,給出的建議很具體,分3個階段鍛煉,輔助練習、注意事項什麼的都有。”33歲的樓璐璐,未來或許會因此大有改變。

  在醫院設立國民體質監測服務站,是嘉定區體衛結合工作的新嘗試。居民一次參與,可以同時得到健康體檢和體質測試兩份報告以及相應的健康咨詢。“過去體質監測站點都在體育場館附近,老年人利用的比較多,現在搬進醫院,45歲以下的中青年明顯增加,說明運動健康處方的需求其實很大。”嘉定區體育局社會體育管理科負責人邢建平說。

  據了解,上海市2016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已經佔常住人口的42.2%,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邢建平表示,市民的健身需求已經發生變化,從培養鍛煉習慣、優化生活方式,逐漸轉變到精准了解自身的體質狀況,針對性地進行科學健身鍛煉。


  《 人民日報 》( 2017年11月24日 12 版)

(責編:郝帥、胡雪蓉)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