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你會選擇什麼方式

本報記者  范佳元  李  碩

2018年01月09日07: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這是健身需求持續上升的時代,這是健身行業面對挑戰的時代——這是目前國內健身市場的真實寫照。

  近幾年,以樂刻、光豬圈為代表的新型健身房品牌迅速成長,兩年來它們獲得多輪融資,健身行業變革由此提速。

  從健身人群的角度看,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在健身房裡跳操、“擼鐵”和在朋友圈晒“馬甲線”的背后,是普通人對健康和美的追求。

  現  狀

  很多人為了鍛煉、減肥而一時沖動辦了健身房年卡,然而去了幾次后就不再堅持。光豬圈健身創始人王鋒表示:“消費者總有吃虧的感覺,再要讓人花幾千塊錢上健身房,誰都猶豫。”王鋒曾經擔任青鳥健身董事長,他認為傳統健身房年卡預付費模式“肯定是做不下去了”。

  作為傳統健身房的代表,浩沙集團1999年在北京開了第一家門店。浩沙集團董事長施洪流認為,近幾年,中國健身俱樂部數量激增,大量從業人員進入行業,服務同質化嚴重,導致單體俱樂部業績出現下滑。

  最近兩年,以199元,甚至99元為單價的“月卡”在健身業內興起。自2015年創業以來,以樂刻、光豬圈為代表的新興健身品牌依靠月卡模式開設門店,樂刻在全國8個城市建有280家門店。“樂刻的初心是打造讓人都消費得起、親民便利的健身房。”樂刻運動北京區域城市長王鵬志說。光豬圈在全國55個城市建立直營店和加盟店,數量也達到100家。

  施洪流坦陳,原有健身房經營理念“主要以利潤和現金流為導向”。而年卡轉變為月卡,正是反思傳統理念后進行的改革舉措。“為了多賣年卡,傳統的做法需要一支龐大的銷售團隊,健身房重視的是銷售能力,而不是服務能力。”王鋒說。王鵬志說得更加直白:“傳統的邏輯是,消費者辦了年卡最好一次都不來,如果按月收錢,倒逼健身房必須做好服務,否則消費者下個月就不來了。”

  相比傳統健身品牌門店不到10%的到店率(每100個會員中每天到店健身的人數),光豬圈門店2017年上半年的平均到店率為36.8%,樂刻累計付費會員達100萬,去年12月的活躍用戶(當月繳費用戶)達到30萬人,健身人數和頻次均有所提升。

  體  驗

  我國健身行業經過20多年發展,業內人士已有共識:無論用何種方法招來新客戶,如果人們不願“續費”,那麼這個行業的基礎始終是脆弱的。客戶續費的理由是什麼?首先是良好的用戶體驗。如何提高用戶體驗?那就別總讓人辦卡。

  32歲的朱晨在樂刻健身已有4個月,這裡全程沒有推銷讓她覺得很舒服,她說:“我特別不喜歡推銷,在這裡沒有人追著讓我交錢,如果下個月不想練了隨時可以停掉,這讓我非常安心,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觀察來選擇教練,換教練也非常方便,一點壓力都沒有。”

  如今,健身房通過互聯網、智能技術等手段,很大程度降低了人工和運營成本。比如,人臉識別進入健身區、掃二維碼啟動設備、手環傳輸運動數據,用戶通過APP尋找附近門店,可以看到各類團體操課和私教課的介紹,並進行預約、續費……甚至一些概念超前的“共享健身倉”“不打烊健身房”也在市面上出現。“沒有前台、沒有會籍顧問、不提供多余服務”等方式和理念已被健身愛好者接受。

  當然,最終打動消費者的還得看健身效果,醫學專業出身的迪拉娜從開始健身就記錄了自己的體脂率,60多節團體操課后,她的體脂率從29%降到26%,現在是23%。“我是學醫的,和教練探討了很多有關骨骼、肌肉等方面的知識,教練很專業,感覺課程超值。”現在,練出效果的迪拉娜不僅將月卡轉成年卡,還主動選擇了收費的團操課程。

  看到“小而精”健身房在提高運動體驗和用戶黏性的成效,施洪流表示,浩沙健身將以會員感受和健身效果為主導,除大型俱樂部外,還將推出平價智能店、小型單體店,滿足不同消費能力、不同消費需求的消費者的運動健身需求。

  未  來

  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至今,我國健身人群也在發生變化。在王鋒看來,現在健身房人群的平均年齡是30歲出頭,比5年前下降了很多。王鋒說:“以前都是快40歲的人才來健身,因為他們要改變亞健康狀況,現在大家身體沒什麼問題也講究鍛煉,這說明什麼問題?”

  王鋒的提問,或許能在北京某小區的24小時樂刻健身房中找到答案。深夜12點到次日凌晨2點左右,照例會有一波健身高峰,“因為他們工作很忙,隻有在這個時間可以鍛煉,他們也需要釋放壓力。”王鵬志說,“同樣是這個小區,上午8點左右,我們發現經常有年長的健身人群來健身房跳廣場舞,因此我們還有針對性地開設了一些太極拳課。”

  據王鵬志介紹,對大多數人來說,減脂和塑形是走進健身房的最初原因,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他們的關注點會漸漸從對好身材的追求轉移到運動本身。“很多會員並沒有瘦得特別多,但是狀態變好了,變得更開心了,生活品質也提高了。所以晚上來這裡運動,是他的一種生活習慣。”王鵬志說。

  “追求身材漂亮、身心健康應該是健身產業未來發展的動力。”王鋒說。以健身房為主體,布局大健康產業的趨勢已經越發清晰,功能飲料、健康食品等健身周邊產品可以借道健身房系統,直達目標人群,健身行業主要收入來自會員卡和課時費的價值渠道進而被拓寬。

  施洪流表示,在健身業近20年的發展歷程中,健身群體和健身從業者互相成就。未來,在利用科學手段提供服務、提高大眾健身意識等方面,健身房大有可為。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09日 15 版)

(責編:楊磊、胡雪蓉)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