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元老問診中國足球
獨家專訪
去年,中國足協組織了“元老輔助團”。過去一年時間裡,“元老輔助團”的足跡遍布全國60多個城市。通過走訪考察各地的校園足球和青訓組織,這些為中國足球奮斗了一輩子的中國足球元老們充分了解了目前中國足球的整體發展情況。昨天在中國足球名人論壇期間,他們接受廣州日報專訪,道出了自己的一些真實看法。
聯賽發展:離開外援就不會踢
“現在的聯賽,球隊進球一拋開外援就不行,本土球員的自信心、創造力也都少了許多。”戚務生對職業球隊依賴強力外援的問題表示了深深的擔憂。
“20年前,中國職業聯賽的外援主要是實用型,各隊的區別不會太大。這樣的外援能和隊友互相融合,互相促進。當時的球隊,離開了外援,實力差別也不會說很大。”戚務生說,“而現在引進的外援不是以實用性為主,而是依賴性。比較強的球隊都這樣選擇,中國球員絕大多數都圍繞外援來打。這種外援是決定性、依賴性的,一旦離開這些外援,國內球員的表現也不會太好。”
曾經帶領大連隊在職業聯賽創造了55輪不敗紀錄的遲尚斌則對資本對足球的負面作用展開了反思:“甲A的時候,足球相對規范點,大城市的球隊各有傳統,所以,相對於本土球員來說,其他地方的球隊吸引力不大。到了中超,尤其是現在,在資本的大投入后,大城市經濟好、平台好的球隊都有了很大的吸引力,相比來說其他城市就萎縮起來,這是經濟走向所決定的。現在除了北上廣,加上天津權健和華夏幸福這樣的球隊之外,其他球隊都比較困難。更不用說成都、廈門等其他城市了,要想涌現出新的中超強隊,太難了。”
幼兒足球:大師是玩出來的
近年來,蓬勃發展的不僅僅是職業足球,校園足球在政策的大力推動之下同樣發展迅速。但是,欣欣向榮的表象之下,作為以普及和推廣為主要作用的校園足球,同樣出現了不少問題。
馬元安,中國女足功勛教練,1996年帶隊獲得亞特蘭大奧運會亞軍,1999年帶隊打進女足世界杯決賽。一年的考察結束后,馬老心有所憂。“校園足球現在確實轟轟烈烈,但我感覺現在有幾大困難:經費、場地、教練,尤其是缺少高水平的教練。”馬元安著重提到校園足球教練的問題,“從外部環境看,基層教練待遇不夠高﹔從內部看,目前部分教練不專業,不能充分掌握校園足球訓練的方法,導致訓練效果不佳,甚至讓踢球的孩子失去從足球獲得快樂的機會。”
“足球不僅是競技,更在於讓孩子得到全面素質的鍛煉,培養孩子對足球特別的喜愛,能讓他自覺從事足球運動。但是現在,包括成年隊的女孩,都不是真正喜歡足球,這怎麼可能踢好?單調的訓練越練越無聊,基層有很多教練不懂,違背孩子意志,孩子就不可能把心用到足球上。”馬元安說。
“東北大帥”李應發近年來扎根本土,回到“足球從娃娃抓起”的根本,開展幼兒足球教育,但他的幼兒足球教育之路走得並不順暢。李應發與馬元安一樣,兩位老帥在經歷了數十年風雨之后,到如今都把孩子對足球的興趣看得最為重要。
“現在我們有套成型的幼兒教材,實際上就是游戲。6歲以下就是玩,大師是玩出來的,要會玩、有原則、有規律。教練要理解訓練理念,要融會貫通,高質量的教練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球員。成功的體驗是繼續學習的動力,不能說孩子不聰明,有動力去學,才能變得聰明。”李應發說。
肯定進步:質變的一天不會遠
今年84歲的蘇永舜也出席了廣東足球頒獎禮,他對廣東和中國足球的現狀有著清晰的判斷。“去年國家隊12強賽又沖不出去,剛剛我們的U23作為亞洲杯東道主連小組都出不了線,從成績上看,中國足球依然整體處於低潮,與亞洲很多國家相比都退步了。”蘇永舜說,“中國足球的現狀是過去很多年累積下來的結果,我們需要正視,但絕不能否定中國足球現在的大環境確實在變好。比如廣東,除了職業足球之外,基層的各個機構其實都進行了大量積極的工作。雖然現在看上去廣東的本土足球還沒有重現以前人才輝煌的景象,但我相信,隻要大家堅定信心繼續走下去,整體質變的那一天不會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