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誰非?平昌冬奧短道速滑判罰疑雲
平昌冬奧會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決賽在爭議的喧囂聲中結束,第2個沖過終點的中國隊被判犯規,東道主韓國隊雖有疑似犯規動作,仍將金牌收入囊中。
對於這樣的判罰結果,中國選手周洋和范可新表示無法接受,韓國隊也有犯規動作,為什麼裁判“視而不見”?
事實上,不光中國選手,包括觀眾對於這樣的結果都無法接受。那麼,這場具有爭議的判罰戲碼究竟誰是誰非,站在中立的立場,我們不妨聽聽各方觀點,讓專業人士進行解讀。
國際滑聯: 以超時為由駁回申訴
20日晚,中國短道速滑隊主教練李琰賽后與裁判長進行溝通,提出申訴。
21日,國際滑聯有關負責人就李琰提出的申訴給出書面答復,稱提交申訴的截止時間是比賽結束后30分鐘,因此中國隊的申訴被駁回。
這顯然無法令人信服。李琰表示,賽后因為裁判們在開會,所以申訴材料一時不能遞交上去,那時距離比賽結束早已超過30分鐘。
與此同時,國際滑聯公布了中國隊被判犯規的截屏圖,對犯規細節進行了解讀,並且表示不會再針對此事做出任何評論。圖片顯示,中國隊最后一棒交接時從外道變至內道,阻擋了韓國選手。
截至21日,本屆冬奧會短道速滑比賽總共發生了46例犯規判罰,其中男女各23例。中國隊被判犯規次數最多,共有8次,男女各4次,超過了總犯規次數的1/6。加拿大隊共有7例犯規排名居次,韓國隊則很“干淨”,隻有2例。
國際滑聯短道速滑技術委員會主席蘭波特出席新聞發布會,解釋了一些犯規判罰。蘭波特是前波蘭短道速滑著名選手、3屆奧運會獎牌得主,她解釋說:“當選手試圖超越的時候,一般來說領先者享有優先權,但是如果兩人處在同一水平位置,那麼他們就是平等的,外道不能碰到內道的選手,反之也一樣。”
蘭波特表示,在彎道超越時情況就會變得棘手復雜,因為在彎道沒有平等狀況的出現,“我們的判罰依據是有人被阻礙。事實上,在平昌大多數判罰都是發生在彎道”。
楊揚:競賽規則要讓觀眾看懂
中國第一位冬奧會金牌獲得者楊揚表示:“第一,要相信裁判的公正性﹔第二,我們隻能按照現有規則比賽,熟悉裁判的判罰特點,盡量避免問題。”
“的確,近幾年短道速滑的規則變化很大。”楊揚說,“我也在了解新的規則。我們當運動員時規則要簡單些,超越者會影響前面選手的滑行,因此負主要責任。而現在的規則鼓勵超越,做了非常細微的調整,比如超越時身體過了50%如何判罰等。當然,裁判規則太細了,復雜到連我這樣的專業選手也感到非常困惑。裁判的尺度和角度也是我們看不到的,因此,我作為國際滑聯的理事,接下來會提一些建議,因為規則過於細致會導致觀眾也看不懂了,失去大量觀眾對滑冰運動來說是沒有意義的。”
楊揚同時表示,她也和中國隊有過溝通,希望隊員盡快適應裁判的判罰風格,“特別是手上的細微動作、超越時的外道橫切等,我們要特別注意”。
中國隊領隊楊佔宇:裁判判罰尺度不統一
中國短道速滑隊領隊楊佔宇直言:“我們認為,比賽中的很多判罰存在著尺度不一致的問題。”
楊佔宇稱,下一步還會通過其他渠道跟進后續的一些措施,中國隊目前仍在跟國際滑聯進行積極的溝通和交涉。“我們還有一個比賽日,目前最關鍵的是專注接下來的比賽。”楊佔宇稱,隊伍第一時間開了總結會,讓隊員們在場上盡量避免犯規動作。楊佔宇表示,短道速滑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出現身體接觸是難免的,“2016年開始,國際滑聯出台了新的判罰規則,中國隊一直在適應和執行相關判罰尺度”。
楊佔宇透露:“最近這兩年世界杯比賽時,我們一直在按照這個判罰尺度訓練、比賽,對判罰規則是有預案的。”他強調,可能是因為冬奧會的緣故,國際滑聯這次的執法力度更為嚴格一些,“每次國際比賽回來后,我們都會做詳細的視頻分析,針對判罰和自身出現的問題去做准備。不過,每站比賽的判罰尺度也會因為主裁判的改變而有所不同,每個裁判觀察的角度不一樣”。
多方熱議:韓國隊犯規在先應罰
中國的短道速滑國際裁判曲勵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裁判沒有判罰韓國隊碰撞犯規,卻判了中國隊犯規,這樣的“偏頗”有些爭議。他細數了比賽中中國隊的4次碰撞,認為裁判對韓國隊先出現的碰撞沒有判罰,卻判了中國隊之后的犯規,顯然尺度不一。
美國短道速滑名將阿波羅表示,加拿大隊員被判犯規的原因是,在比賽快結束時,她擋在范可新和崔敏靜的前進路線上,擋住了領先的滑手。對於中國隊被罰犯規,她則表示不太清楚。
前短道速滑運動員、荷蘭電視台評論員克斯特霍爾特表示:“以前超越者處於劣勢,現在規則改變了,對超越者更有利,當你看到身后有人想超越時,必須非常小心,避免發生碰撞。運動員都習慣過去的規則,現在不得不重新認識規則,現在要改變並不容易。”克斯特霍爾特說:“我們和裁判能看到的轉播機位不一樣,我要給國際滑聯提建議,從現在開始公開裁判手中的比賽錄像,這樣運動員也可以從中學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