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体育

“为体育强国夯实法治之基”系列圆桌

遭不利判罚咋办?专家:尊重规则服从裁判,勿把舆论带偏

2020年05月28日09:39 | 来源:人民网-体育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5月28日电(马翼、欧兴荣)近些年来,中国体育在一些涉外纠纷上,没少吃相关行业规则和法律法规的亏,问题根源何在?首都体育学院原校长钟秉枢,《民主与法制》总编辑刘桂明,中国政法大学体育法研究所所长马宏俊,日前做客由人民网体育部和中国政法大学体育法研究所共同打造的“为体育强国夯实法治之基”系列圆桌论坛,对相关话题展开了探讨。

“一方面是我们高质量的体育法律服务有缺失,另一个方面是对国际体育的比赛规则存在认识理解不到位的情况。”钟秉枢表示,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从全球视野和法治角度,对教练员、运动员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一旦出现问题,总以经验作为判断,将一些规则问题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把简单问题搞复杂了。”钟秉枢举了以往多个国际赛场上中国选手遭遇不利判罚的例子,认为有些事后处理太过偏激和情绪化,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也混淆了事实真相,误导大众舆论。他认为比赛中裁判出了问题,可以向仲裁申诉,如果裁判有问题,在赛后会对裁判进行处罚,但比赛结果不会更改,必须要充分认识和理解规则。“姚明曾说过一句话,作为一名运动员在场上比赛,必须要绝对服从裁判,判错了也要服从。”

“我特别关注体育界判罚纠纷引发的舆情,尤其是国际比赛,我们绝大部分观众都是通过媒体报道了解比赛,了解比赛纠纷如何发生的。”刘桂明表示,要在一场体育比赛中获胜,除了苦练技术外,还需要谙熟比赛规则。但有些比赛,比如跳水、体操、跆拳道等,业余观众不能完全看懂其中的门道,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得懂,一旦因为规则的不同理解产生了纠纷,就会成为新闻热点,专人人士最好不要把舆论带偏。“而且,如果每支运动队都能形成对规则精准理解的习惯,我相信往后吃的亏会越来越少。”

马宏俊则以法律人视角对“吃亏”展开新的诠释,他认为纠纷发生了,从法律角度就要对其事实或性质进行界定,往往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情,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比赛纠纷在法律上该怎么判定,最终算是吃亏还是什么,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或解读。但有些比赛纠纷,人们往往对事实真相并不清楚,或者在法律上的定性不清楚,导致认识出现很大偏差。“体育比赛如何在法律和规则的前提下形成法理判断,才是法律上追求的真实和合法。”

(责编:欧兴荣、张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