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你們!”2月22日晚,當武大靖一騎絕塵率先沖過終點后,江陵冰上競技場的媒體工作間內,坐在對面的外國記者對我說道。力壓被東道主觀眾寄予厚望的林孝俊和黃大恆兩位韓國隊選手,武大靖為中國代表團奪得了本屆冬奧會上的首枚金牌。
奧運會是全世界頂尖選手切磋的戰場,也是各國記者相互交流的平台。“我們竟然戰勝了強大的中國隊選手!”兩年前裡約德奧多羅區射擊館的公交車站外,瑞士隊選手戈貝爾戰勝中國隊選手張婧婧奪得女子25米運動手槍銅牌后,瑞士記者開玩笑地“挑舋”。“這就是生活。”去年夏天的“倫敦碗”混採區內,當蘇炳添在田徑世錦賽決賽中被英國隊選手擊打而導致中國男子接力隊與獎牌失之交臂后,也有美國同行這樣安慰。
與如何慶祝勝利相比,如何接受失利往往更能真實反映一個人身上的“運動家精神”,這種精神並不應僅僅體現在參賽運動員身上,更應存在於媒體、觀眾等關心、熱愛以及從事體育運動的每個人身上。在賽場上劍拔弩張,比賽情況瞬息萬變,任何結果都有可能出現,面對不利於自己或自己支持的運動員的賽果所做出的反應,體現的則是運動員或媒體、觀眾的氣度與風范,也是對體育運動以及奧林匹克精神的理解。
本屆冬奧會在奪冠之前的比賽中,武大靖已經連續在兩個小項中被判罰犯規,影響不可謂不大。但面對這種情況,他的選擇是忘記此前所有比賽,專注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做好自己,終於取得了成功。冬奧會是多條“戰線”匯聚在一起的“戰場”,無論是運動員、媒體還是觀眾等等群體,既要爭做贏家,但也要學會做一個“輸家”。
《 人民日報 》( 2018年02月24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