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隊闖入世界杯四強

用新表現改變老印象(世界杯縱橫)

本報記者  劉碩陽

2018年07月09日04: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足球要回家了!足球要回家了!”這是1996年英格蘭歐洲杯主題歌中最著名的一句。伴隨著當地時間7月7日晚英格蘭隊以2︰0淘汰瑞典隊,這一名句再度傳唱在英格蘭球迷、媒體乃至球員之間。英格蘭是現代足球的發源地,但英格蘭隊此前已有28年未能躋身世界杯四強,這一次,他們距離將大力神杯帶回家鄉還差兩場比賽的勝利。11日晚,英格蘭隊將在莫斯科的盧日尼基體育場與克羅地亞隊爭奪一張決賽的入場券。

  定位球戰術成為制勝法寶

  單從數據上看,英格蘭隊的攻擊線在本屆世界杯上效率驚人,不僅以5場11粒入球排在32支球隊總進球數的第二名,場均進球數還高於法國隊、巴西隊,隊中主力前鋒哈裡·凱恩也以6個進球高居射手榜首位。然而在面對此前4場有3場“零封”對手的瑞典隊時,斯特林、林加德和阿裡等球員組成的進攻線還是很難讓球迷放心,瑞典隊曾經讓荷蘭隊、意大利隊等多支強隊鎩羽而歸的“鐵桶陣”,年輕的英格蘭隊又該如何應對?

  攻破瑞典隊堅固的防線,英格蘭隊還要依靠定位球這一最為得心應手的進攻方式。高高躍起的中后衛馬奎爾頭槌將阿什利·楊發出的角球砸入網窩,為球隊打開了勝利之門。這並非英格蘭隊首次依靠定位球打開局面,在小組賽次輪以6︰1大勝巴拿馬隊的比賽中,同為中后衛的約翰·斯通斯用如出一轍的方式建功。實際上,在英格蘭隊本屆比賽的11粒進球中,有多達8粒通過定位球攻入,隻有3粒進球來自於運動戰,英格蘭隊也借此追平了1966年世界杯時的葡萄牙隊,共同保持世界杯歷史上的定位球得分紀錄。

  對於英格蘭隊來說,高效的定位球得分並非偶然,“我們在訓練場為定位球花費了很長時間。”中場球員洛夫特斯·奇克表示,“摳細節,所有球員的爭頂跑動和掩護,都研究得很細致。”主教練索思蓋特甚至參考橄欖球和籃球的戰術,來分析如何在定位球進攻中有效利用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世界杯的定位球進球數已創歷史新高,在已經結束的60場比賽中有66個進球來自定位球,遙遙領先於1998年法國世界杯的62個。利用定位球得分或許也將成為今后世界足壇的一大潮流。

  球迷盼望著球隊再創佳績

  本場比賽擊敗瑞典隊,英格蘭隊自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獲得第四名后再度闖入世界杯四強。“足球回家”的歌聲不僅表達著英格蘭球迷的喜悅,更抒發了他們對球隊在大賽中創造佳績的渴望。不只是世界杯四強,即便是歐洲杯四強,英格蘭隊也已有22年未曾獲得過。

  門將皮克福德在1/4決賽中高接抵擋力保球門不失,並在賽后被評為當場最佳球員,而在上一次英格蘭隊闖入世界杯四強的時候,他還沒有出生。1990年,由加斯科因、萊因克爾等球星領軍的英格蘭隊獲得世界杯第四名。此后很長一段時間裡,英格蘭隊雖先后涌現出斯科爾斯、貝克漢姆、歐文、杰拉德和魯尼等眾多世界級球星,在大賽中卻始終難以有所作為,2008年甚至無緣歐洲杯正賽,成為眾多英格蘭球迷難以釋懷的憾事。

  大賽容易崩盤,場外爭議不斷,再加上一成不變的442陣型,或許就是過去20多年裡英格蘭隊留給人們的印象。這很難因為一屆大賽的表現就可全部改變,但在索思蓋特的帶領下,凱恩、阿裡和拉什福德們正在書寫著球隊的新篇章,他們已經實現了貝克漢姆和魯尼都未能成就的目標。

  客觀地講,與其他進軍四強的球隊相比,本屆世界杯上英格蘭隊尚未遇到傳統強隊的挑戰,而阿裡、林加德和斯特林的攻擊組合發揮仍不穩定,但正如馬奎爾所說,“足球要回家了……希望如此。”英格蘭隊通過努力,一直保留著心中的那份希望。

  青訓及聯賽體系夯實根基

  隨著克羅地亞隊在最后一場1/4決賽中點球淘汰俄羅斯隊,本屆世界杯的四強全部產生。在4支球隊的全部92名球員中,有41人來自英超,這意味著除23名球員全部來自本國聯賽的英格蘭隊外,其余3支隊伍中仍有18人在英超俱樂部球隊效力。其中,克羅地亞隊的洛夫倫,法國隊的博格巴、坎特,比利時隊的阿扎爾、德布勞內、庫爾圖瓦等球員,均在國家隊中佔據著主力位置,英超聯賽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創辦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英超聯賽雖然歷史並不長遠,但2000年以來隨著資本的涌入,聯賽吸引力大幅增強,全世界的球星紛至沓來,也在一定程度上擠佔了本土球員的出場時間和發展空間。盡管如此,扎實的青訓系統、完備的聯賽體系以及厚重的足球文化,使得凱恩、瓦爾迪等球員可以經歷低級別聯賽的淬煉最終脫穎而出,也可以使拉什福德等年輕球員沿著合適的軌道慢慢成長。

  兩年前的歐洲杯上,馬奎爾還只是作為球迷在看台上為英格蘭隊加油,兩年之后,他成了在世界杯賽場上為球隊打入第一粒進球的球員。在完備的球員培養體系和聯賽體系基礎上,競爭激烈的頂級聯賽,能夠鍛煉出實力更強的隊員。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09日 21 版)

(責編:袁勃、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