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健康相伴 與幸福同行

——寫在第十個全民健身日到來之際

本報記者  鄭  軼  范佳元

2018年08月08日04: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當朝陽喚醒大地,運動健身就像開啟每天生活的一把鑰匙。老人們打太極拳、舞扇子,一招一式有板有眼﹔阿姨們和著音樂,列隊跳起了健身操﹔跑友們邁開腳步,不忘用社交軟件“打卡”﹔球友們相約切磋,為每一個精彩表現喝彩……

  今年8月8日,我國迎來第十個全民健身日。10年前,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奧林匹克與東方古國實現了一次偉大交匯,也讓全民健身的理念與行動開始深度融入大眾生活。如今,全民健身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運動健身成為社會新時尚,為越來越多的人帶去健康、快樂和幸福。

  2017年,國內參加馬拉鬆比賽總人次近500萬、健身軟件Keep在線鍛煉人群高達1.2億、國內參與滑雪的總人次突破千萬……不斷上揚的數字,折射出百姓旺盛的健身需求。從“要我練”轉變到“我要練”,“健身每一天,幸福你我他”的理念蔚然成風。

  群眾體育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局面,需要以全新格局引領和塑造。怎樣順應廣大群眾盼健身、盼健康的強烈願望,大力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積極探索群眾體育工作的新路子,這是新時代體育事業發展的一道必答題,一場全民參與的“健身總動員”畫卷正徐徐鋪展。

  為人民需求服務 構建新格局 展現新氣象

  2017年11月24日晚,上海市普陀區體育中心。羽毛球業余高手裘林和搭檔一起走過紅毯,被授予總冠軍限量版勛章,“沒想到我們也能享受體育明星的待遇。”參加“約戰普陀”系列挑戰賽,這些草根體育愛好者成為主角。

  這一年,全民健身可謂上海的熱詞。在舉辦兩屆市民運動會后,首屆上海城市業余聯賽應運而生。10個項目聯賽、35個項目系列賽、11個品牌特色賽事活動,每月都有100余場賽事。新穎的賽制激發百姓的參與熱情,僅“約戰普陀”挑戰賽就開展了3044場次。

  上海的探索,是全民健身駛入快車道的一個縮影。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賦予全民健身事業新的起點。辦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讓全民共享體育發展成果,是構建體育強國的基石。

  目前,全民健身已經形成自上而下齊抓共管的頂層設計。創建體育強省,創建全民健身模范市,創建全民健身模范縣“三級聯創”構建起全新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各地對標創建、示范帶動,搭建多點發力的政策支撐體系。

  以全民健身“六個身邊”工程為抓手,不少地方在實踐中給出生動答案。河南建成縣級以上體育社會組織4128個、體育俱樂部914個,引導近4萬個健身站點開展活動。山東日照打造“一個體系、三支隊伍”,推動健身服務零距離,確保基層群眾體育“有人管、有人干、有人幫”﹔江蘇省建設一大批群眾身邊的體育公園、社區健身中心、智能健身房……全民健身找准發力點,構建新坐標,讓百姓收獲實實在在的好處。

  2017年金秋,第十三屆全運會在天津舉行。全運會首次增設19個群眾體育項目,近8000名業余選手站上決賽賽場,直接參加海選的民間愛好者達到千萬。敞開大門的全運會為廣大體育愛好者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台。接地氣、聚人氣,這是“全運惠民”理念的具體踐行,更是打破體育發展壁壘、盤活體育資源的全新嘗試。

  與時代發展對接,為人民需求服務,大格局創造新平台,大格局激發新活力。全民健身根植於民、服務於民,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氣象。

  從發展瓶頸突破 尋找新辦法 創造新模式

  54歲的柔力球愛好者路少霞,每天雷打不動到天津西沽公園晨練。建在這座老字號公園內的全民健身中心去年正式投入使用,包括充氣膜游泳館、室內健身房、足籃球場、乒乓球長廊、健身步道等多種設施,讓周邊居民享受到“10分鐘健身圈”的便利。

  健身去哪兒?這是全民健身亟待解決的瓶頸問題。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與場地設施緊缺之間的矛盾,既是全民健身的痛點和難點,也是群眾體育工作的突破口。

  群眾期盼什麼就解決什麼。江蘇瞄准農民鍛煉“窪地”,實施萬村體育健身工程,絕大多數鄉鎮已建成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和2000平方米左右的多功能運動場,行政村基本都建有健身房、籃球場、健身路徑乃至健身廣場等設施。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利用城市改造升級過程中留下的“金角銀邊”,在街邊建起970個籠式足球場,深受大眾歡迎。

  體育公園、社區健身中心、智能健身房、商場或舊廠房改造……充分調動各種資源,因地制宜低成本建設體育設施。2018年,國家體育總局統籌協調,推出解決群眾健身難的十項舉措,包括建設一批健身步道和自行車道、一批體育運動休閑綜合體、一批共享健身服務平台等。廣泛動員各級政府、社會各方面加大投入,創新政策、創新機制,加強管理,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就可健身。

  健身有質量,關鍵在方法。去年8月,《全民健身指南》正式發布,“練什麼”“怎麼練”有了科學依據,社會反響頗佳。

  一系列新突破依托於改革創新的強大動力。改變政府包辦的格局,吸納社會力量辦體育,培育多元市場主體。浙江溫州鼓勵社會力量全方位參與群眾體育,體育部門職能向社會組織轉移,體育賽事培訓等服務向社會購買。據統計,全市登記備案體育社團1866家,體育社會組織全年舉辦各類比賽活動超過5000場,成為全民健身的主力軍。

  創新觀念模式,釋放體育資源,激發社會活力,由此形成“全民辦體育、體育為全民”的良性循環。各級各類健身賽事活動豐富著大眾的業余生活,普惠性公共體育服務在基層生根開花,人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向深度融合邁進 匯聚新共識 拓展新舞台

  在“十三五”總體布局中,全民健身被賦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文化繁榮、民生改善等多重價值。“全地域覆蓋、全周期服務、全社會參與、全球化合作、全人群共享”的大體育思路逐步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群眾體育之路越走越寬廣。

  ——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攜手同行。

  在山東日照,體育為城市打上獨特印記。“春有國際太極拳、夏有水上運動會、秋有國際馬拉鬆、冬有中國體操節”的四大賽事格局初步形成,2017年,全市通過體育賽事吸引游客1200萬人次,拉動旅游收入70億元、增長40%。

  浙江溫州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全市社會力量興辦青少年體育訓練機構達24家,在訓人數1844人,已累計向省隊輸送102人,在去年的各類省級賽事上奪得111枚金牌。

  去年,冰雪、航空、山地戶外等項目的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進一步推進體育供給側改革。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互相支撐,打通跨界平台,短板被不斷補強。

  ——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大健康”要依靠“大健身”,將疾病防治的關口前移,從資源調配、部門合作到復合型人才培養,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正逐漸實現全方位、深層次的融合。據悉,國家體育總局已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達成共識,大力培養開運動處方的社區醫生和全科醫生。探索把體質監測納入國民體檢,在醫院開設科學健身門診……各省也在推行試點,探索路徑。

  河北石家庄萬拓健身服務中心開展了首期“百人百天健康干預”活動。由醫療、營養、運動、體能訓練等方面組成的專家團隊為健身人群提供體質檢測、運動風險評估、慢性病防治等“一站式”健康服務。老百姓紛紛點贊:“與其花錢去醫院,不如自覺去鍛煉。”

  ——全民健身和鄉村振興等戰略充分對接。

  全民健身向廣大農村輻射,不僅改善當地百姓體育鍛煉條件,更成為促進脫貧攻堅、推進城鎮化建設的新支點。從去年開始,一批全民健身模范縣、體育特色小鎮創建得如火如荼。

  福建開展“全民健身百村行”活動,3年來參與人數超過3萬人次。挖冬筍、挑谷子接力、60米插秧、傳統竹木弓箭射藝……這些充滿鄉土味又不失競技性的特色活動,將民俗文化與全民健身結合,勾勒出紅火的農村健身圖景。

  廣東創辦“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嶺南古村落縱橫交錯的街巷成為健身舞台。以開展體育活動為契機,推動當地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老百姓的日子也越過越舒心。

  ……

  和健康相伴,與幸福同行,這是時代的呼喚,也是百姓的期盼。人人共享體育,體育造福人人。“全民健身日”每年隻有一天,但健身早已融入生活的每一天,強健著國人筋骨,凝聚著民族力量。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08日 01 版)

(責編:岳弘彬、胡雪蓉)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