棟察亞運
男子4×100米接力錯失連冠 新老交替任重道遠
雅加達當地時間30日,亞運會田徑項目迎來最后一個比賽日。在晚間時段進行的男子4×100米接力決賽中,由徐海洋、糜弘、蘇炳添和許周政組成的中國男子接力隊未能擋住日本隊和印尼隊的沖擊,以38秒89位列第三名,獲得一枚銅牌,錯失三連冠的機會。中國短跑接力隊的“老大哥”蘇炳添直言,處在新老交替中的男子接力隊當前最需要的是時間。日本隊38秒16獲得第一,印尼隊38秒77位列第二。日本隊則繼1998年曼谷亞運會后,時隔20年,再次在亞運會上獲得該項目的金牌。
在亞運會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男子4×100米接力項目雖不及田徑個別單項那般燦爛奪目,但也書寫過“濃墨重彩”的篇章:1974年,德黑蘭亞運會,中國隊首次參加亞運會就以40秒20奪得銀牌,令人刮目相看﹔1982年,新德裡亞運會,中國隊以39秒82的驚艷表現,首次奪冠﹔隨后,愈戰愈勇的中國男子接力隊趁熱打鐵,分別在1986年漢城亞運會和1990的北京亞運會上成功衛冕,實現三連冠,從而一舉奠定了中國男子4×100米接力項目在亞洲的“統治地位”。
此后的二十年間,亞洲男子4×100米接力項目格局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隨著日本和泰國的異軍突起,中國男子接力隊受到猛烈沖擊,並逐漸失去了該項目在亞運會上的“話語權”。而日本(1994年和1998年奪冠)和泰國(2002年和2006年奪冠)則在這期間的四屆亞運會中各獲得一次兩連冠。
2010年廣州亞運會,由陸斌、梁嘉鴻、蘇炳添、勞義組成的中國隊,以38秒78奪冠,一舉打破了塵封八年的亞運會紀錄。同時,也幫助中國隊實現了時隔20年后再次在亞運會男子4×100米接力項目上登頂。四年前的仁川亞運會,由陳時偉、謝震業、蘇炳添和張培萌組成的中國隊跑出37秒99,力壓日本隊,成功衛冕。
轉戰雅加達,中國隊志在衛冕,續寫三連冠輝煌。然而,隨著張培萌的退役以及謝震業和梁勁生兩名主力的傷退,中國隊衛冕之路暗藏“凶險”。同時,日本隊對這塊男子4×100米的金牌一直虎視眈眈。在預賽中,徐海洋、糜弘、蘇炳添和許周政組成的中國隊,以38秒88的成績獲得小組第二,同組的日本隊則以38秒20位列第一,兩隊差距較為明顯。對此,蘇炳添在賽前也表了決心,他表示由於其他三名隊員相對年輕,缺乏大賽經驗,隊伍的交接棒技術還需精益求精,盡善盡美。同時,他也坦言日本隊在本屆亞運會實力較為強勁,但中國隊不懼怕挑戰。
反觀日本隊,為了向中國隊“發難”,日本隊此番出征雅加達幾乎是全主力陣容,就是要和中國隊一較高下。在本屆亞運會中,日本隊派出了山縣亮太、多田修平、桐生祥秀和劍橋飛鳥組成的男子4×100米接力陣容。而除第二棒有所變化外,這一陣容基本上是裡約奧運會的班底。兩年前的裡約奧運會,由山縣亮太、飯塚翔太、桐生祥秀、劍橋飛鳥組成的日本隊就曾以37秒60奪得銀牌,同時創造了亞洲紀錄。而這一次,日本隊將第二棒換成了近年脫穎而出的多田修平,他是倫敦世錦賽日本隊的主力成員。因此,日本隊實力有增無減。
從本場決賽賽況來看,“年輕的”中國隊發揮得確實不夠完美,尤其是交接棒上,仍存在很大問題。但這與隊伍組合時間短、磨合不足有直接關系。比賽至第三棒交接時,日本隊和印尼隊就已經確立了相當大的領先優勢,並一直保持到了最后。許周政賽后直言,在這樣級別的賽事中歷練,對他們這些大賽“新手”而言,確實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我們是新選手,第一次參加這種大賽,對我們是一種歷練,主要目的還是發現不足。”而對於半路“殺”出來的印尼隊,蘇炳添則表示屬情理之中,“印尼隊本身也不差,再加上主場優勢,所以他們跑起來更狂野。”
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場勝負不足以否定中國男子4×100米接力隊為之付出的努力。雖然錯失冠軍,但從鍛煉新人和備戰奧運的角度出發,這樣的結果不失為一種刺激和積累,也達到了目的。尤其是對正處在過渡期的男子接力隊而言,徐海洋、糜弘和許周政通過歷練,未來有望扛起男子接力項目的大旗。正如蘇炳添所言,“(亞運會)對他們是磨練,通過比賽中可以找到不足。年輕隊員主要靠磨練和時間的積累,現在是最好的機會。”
如今,距離東京奧運會越來越近,日本在亞運會上奪得這塊男子接力項目金牌,無疑大增加了隊伍的信心和底氣。而對於中國接力隊而言,挑戰才剛剛開始,任重而道遠。對此,蘇炳添仍充滿信息,“還有兩年才到(東京)奧運會,現在取得的任何成績不能說明什麼問題。更不能以一場比賽論英雄。其實他們(日本)這個成績也不是特別快,我們完全有實力能跑到。當目前處於過渡期,不能馬上做到,我們需要時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