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北京冬運會舉行,競技組主要面向青少年選手

小將登上大舞台

本報記者  季  芳

2018年11月22日04:5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參賽選手在北京冬運會比賽中。
  戚連民攝

 

  練了5年花樣滑冰的北京小姑娘趙可依已經能夠完成兩周跳的難度動作,在俱樂部裡算得上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如今,她將面對實力強大的對手——11月17日,北京市首屆冬季運動會(以下簡稱北京冬運會)競技組花樣滑冰女單預選賽開賽,各花滑俱樂部選拔出的小選手經過積極備戰,代表北京各區出戰。與趙可依同組(女子丁組)的小選手就有100多人,競爭激烈,決賽資格需要通過預選賽來確定。

  “花樣滑冰近兩年在北京發展得很好,受到了越來越多孩子和家長的歡迎。”在北京市體育局青少處副處長朱宏看來,北京冬運會的創辦,既展現了冰雪項目在北京的發展熱度,也為培養后備人才、提升競技水平搭建起新的平台。冰雪項目扎根北京再添助力。

  平台搭建

  隨著冰雪運動的迅猛發展,北京冬運會應運而生。從11月中旬首場比賽開始,到12月底賽會收官,每個周末都有精彩賽事在多家冰場、雪場上演,將會掀起新的冰雪熱潮。

  趙可依參加的花樣滑冰比賽競爭激烈,而同樣受關注的短道速滑也是北京冬運會中的“爆款”項目。此次短道速滑比賽共分為4個年齡段,男、女共8個組別,參賽人數超過300人。在北京市短道速滑裁判委員會主任王自力看來,這樣的參賽規模在幾年前是不可想象的,“4年前,北京短道速滑每年隻有一項賽事,參賽運動員不過五六十人。現在每年市級、區級比賽就有七八次之多。北京冬運會更為人才的培養選拔提供了平台。”

  短道速滑、花樣滑冰、滑雪、冰壺、冰球等有著較好群眾基礎的項目成為北京冬運會的比賽項目。除了專業性較強的競技組賽事,北京冬運會還特別設置了群眾組比賽和大眾冰雪趣味賽,以鼓勵大眾參與,促進冰雪運動人口的增長。

  青少年群體成為北京冬運會的主力陣容。根據規定,競技組的參賽選手年齡都在18歲以下,他們本就是北京冰雪運動的生力軍,高水平的競技舞台將對他們的進步和成長產生積極影響。

  朱宏表示,北京有開展冰上項目的傳統,特別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成功申辦以來,各層面都加大了對青少年冰雪運動的支持力度,“目前,全市16個區已經組建了107支青少年冰雪運動隊伍,覆蓋了冰球、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壺等項目,注冊運動員超過了4000名。”北京冬運會競技組的報名人數超過1500人,大大超出了主辦方的預期。

  項目開展

  近兩年北京新建了多家冰場,大大緩解了冰場匱乏制約項目發展等問題,但是專業性更強、建設維護標准更高的冰壺館依然是稀缺資源。11月18日,北京冬運會結束了冰壺女子甲組比賽,懷柔隊以11︰3戰勝石景山隊獲得冠軍。懷柔隊奪冠離不開全隊的不懈努力,更與隊伍長期以來在專業場地進行訓練密不可分。位於北京市懷柔區的中體奧冰壺運動中心是北京為數不多的冰壺館,此前是懷柔隊的訓練館,如今也成了北京冬運會前各區隊訓練的主要場館。

  懷柔隊隊員李婷練習冰壺6年,她表示:“最近兩年,打冰壺的人多了起來,順義區、海澱區都有了自己的冰壺隊,也會到我們這裡訓練。訓練期間,各隊之間會打一打比賽,對提高水平很有幫助。”

  依托於場館優勢,懷柔區也在積極推動“冰壺進校園”,在部分小學、初中和高中開設了冰壺課,逐步建立起冰壺項目的人才“上升通道”。懷柔區體育局體育運動學校校長張曉橋表示,孩子們會利用課外時間,乘坐專車前往冰壺館進行練習,“懷柔區的校園冰壺課加上區隊的訓練,場館的冰時排得滿滿的,一年的上冰人次能達到9000左右。”

  據了解,從2016年起,北京各區因地制宜組建各自的冰雪項目運動隊,有的利用地區的場館優勢,有的則借力於項目發展的特點。以短道速滑項目為例,各區在組織業余訓練之初,有80%以上的運動員都是輪轉冰——由速度輪滑或花樣輪滑轉項而來。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目前短道速滑項目已經在北京的注冊運動員超過800名。

  “家底兒”厚了,賽事才更有價值。王自力認為,北京冬運會是首次以區體育局為單位組隊參賽的市級綜合性運動會,以此為抓手,各區對青少年冰雪運動的重視程度和參與積極性都將進一步提升。

  人才培養

  據了解,目前北京的花樣滑冰項目注冊運動員達到了916名,數量增長明顯,其中女單項目發展得尤為突出。在參加北京冬運會花樣滑冰比賽的207名選手中,女單小隊員就佔到了七成以上。

  “音樂加舞蹈的形式,對小女孩來說更有吸引力。”帶隊參加北京冬運會的王一是龐清佟健冰上藝術中心的一名教練。在他看來,家長觀念的轉變也是北京冬季運動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讓孩子擁有一項體育愛好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申辦也促進了賽事、場地等條件不斷完善。”他表示,相比過去,現在北京的青少年花樣滑冰賽事體系更加完備,特別是小級別的比賽很多,讓孩子們練得更有興趣。

  不同於體制內培養體系,家庭的培養與社會力量的參與為北京冬季運動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朱宏認為,正是有了此前多年的耕耘和培養,才能有一批青少年選手脫穎而出,並在北京冬運會上嶄露頭角。“任何一個項目都要從娃娃抓起,夯實基礎,才能有更多的運動員出現在更高水平的競技場上。”

  北京冬運會的舉辦,從某種層面上而言,促進政府、家庭、社會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冬季項目開展。朱宏說:“應該感謝社會力量和俱樂部為我們啟蒙、培養了很多冰上運動的優秀后備人才。”她表示,政府也在與俱樂部、社會力量積極合作,希望探索出科學高效的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冬季運動的人口基數不斷擴大,好苗子逐漸進入國家隊的視線中。海澱區的小姑娘王曄就入選了短道速滑國家隊的天才少年組﹔在國內短道速滑U10、U12組別比賽中,北京選手的身影也越來越多。與隊友一起獲得北京冬運會冰壺冠軍后,李婷表示:“我想邊上學邊練習冰壺,讓這項運動伴隨我一起成長。”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22日 13 版)

(責編:岳弘彬、胡雪蓉)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