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記者跟隨國家體育總局全民健身採訪小分隊,走進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在這裡,運動愛好者的健身生活很幸福:步行可及的健身場地、滿懷熱情的體育指導員、熱火朝天的民間賽事……近年來,城陽區將體育與民生相結合,因地制宜、建用並舉推進全民健身工作,讓運動成了城陽的一張亮麗“名片”。
運動場地便民惠民
城陽區有37個運動公園,每個都至少擁有一塊田徑場或足球場,堪稱“豪華配置”。城陽區體育發展中心主任徐立華介紹,目前全區人均擁有公共體育設施面積達到5.7平方米。
城陽萬達颶風足球隊建隊近30年,負責人袁法潤告訴記者:“原來我們這裡就幾支足球隊,現在已經超過百支,這與足球場增加有很大關系。”
以城陽區足球公園為例,所在地原本是高壓線下的荒地,經過科學規劃,已經建成了4片五人制、2片七人制的足球場。
在學校運動場地對外開放方面,城陽區也有自己的心得。
田村運動場原本隻有200米跑道,僅限田村小學內部使用,經過改造,建成了擁有400米標准塑膠跑道、足球場、籃球場和乒乓球場的多功能運動場。平日開放時間是5時至22時,其中7時至17時歸學校使用,其他時間對外開放,可輻射周邊10余個社區2萬多居民。
田村小學校長張苓雲介紹,街道辦事處每年投入60萬元,全面承擔了設施維護、安全管理等職責,切實解決學校體育場地開放的后顧之憂。
如何有效破解“健身去哪兒”的問題,提前布局是關鍵一招。城陽區副區長呂永翠介紹,該區城市規劃優先考慮滿足健身場所布局,財政資金優先保障健身場地投入。
體育組織蓬勃發展
寬裕的場地,為健身提供了方便,也讓群眾體育組織有了用武之地。徐立華介紹,目前城陽區擁有41個注冊體育協會、500余家健身俱樂部,民間健身團隊超過2000個。
李志勇是當地一家房地產中介的總經理,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城陽區籃球協會主席。去年年底經過換屆改選,李志勇走馬上任,主要工作是為轄區內近40支會員球隊服務。“我們都是熱愛籃球的人,協會有9名理事,其中7人是民間球隊負責人,願意為城陽籃球做點事情。”李志勇說。今年6月至9月,城陽區舉辦了第一屆籃球聯賽,20支隊伍參賽共計83場比賽,冠軍球隊還有5000元的獎勵。
城市飛奔運動夢工廠是城陽區一家擁有50名健身教練、超過5000名會員的綜合健身俱樂部,還是城陽區中小學生游泳健身培訓基地,承接俱樂部附近7所學校的游泳培訓課程。
鼓勵健身團隊、站點等基層文化體育組織成立社團和俱樂部,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徐立華表示,城陽區實現了區、街道、社區體育總會全覆蓋,落實人員、經費和辦公場所,民政部門每年都對各類體育組織進行評級,對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的體育組織支出超過500萬元。
健身理念深入人心
位於城陽區中軸線南端的奧林匹克雕塑文化園,是當地跑步愛好者的聚集地,環園而建的2.5公裡健身跑道兩側,是北京奧運會上獲得金牌的中國運動員雕塑。用城陽區馬拉鬆協會負責人馬克強的話來形容,“跑步不是一個人的孤單,在這裡是一群人的狂歡。”
青島市老年健身帶頭人、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紀毓山也有同樣的體會。他回憶說,10多年前的健身球賽隻有兩名男隊員,“而且他們看到我來了才肯開始練習,不然會覺得不好意思”。2009年,在紀毓山的帶領下,青島市首支男子健身球隊組建,在各種比賽中獲得獎項。現在,紀毓山經常走訪鄉鎮推廣健身理念和方法,“我就是讓他們看看我的狀態,顯擺一下健身帶來的好處,宣傳效果就有了。”
如今,城陽區健身氛圍濃厚,周周有活動、月月有比賽、人人都參與,全區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達到56%,2017年國民體質抽樣檢測合格率全市領先。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城陽區將那麼多的資源向體育傾斜,如果把健身場所、體育公園都開發成商業用地,可能就是巨量的收入。我認為可以換個角度看,一個地區的體育工作搞得好,居民的身體素質提升,城市的活力和吸引力也會提升,這難道不是實打實的回報?”徐立華說。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08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