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時評:推動俱樂部股權多元化名稱中性化勢在必行
新華社記者張澤偉
中國足協官網13日對2018年俱樂部支付工資獎金確認表進行了公示。其中,在天津權健的確認表上,加蓋有“天津天海足球俱樂部有限公司”的公章。至此,傳得沸沸揚揚的天津權健更名一事在中國足協層面得到公示和確認。
2015年通過收購天津鬆江而成立的權健俱樂部僅僅存在了3年。如果找不到“接盤俠”,這支球隊最終有被解散的風險。
權健俱樂部以如此方式突然消失在中國足壇,對於中國足球和職業俱樂部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警示:過於依賴單一公司和投資對俱樂部而言存在較大危險。一旦母公司出現動蕩,俱樂部的未來便飄搖不定。
長期以來,因投資人或冠名商變化而導致俱樂部不斷更名、遷徙的例子不少,這跟中國足球的現實緊密相關。由於俱樂部基本沒有造血能力,其收益來源主要靠母公司輸血,或靠出售冠名權度日。這樣,一旦母公司或冠名商出現變化,俱樂部自然隻能“城頭變幻大王旗”。而俱樂部名稱頻繁變動,給球迷帶來認知、認同的障礙,不利於球隊文化建設。
有鑒於此,《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為俱樂部股權的優化和名稱的“非企業化”指明了方向,中國足協日前也出台了《中國足球協會職業俱樂部名稱規范》(征求意見稿),明確了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時間表。
而今,權健俱樂部的突然消失和更名,進一步凸顯了推進俱樂部股權結構多元化、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現實性和緊迫性。各俱樂部對此不能再觀望和猶豫了,不能再指望俱樂部成為赤裸裸的“廣告載體”。而是要看到,俱樂部名稱中性化不僅是現實之需,更是長遠之計。否則,“短命俱樂部”可能還會出現,百年俱樂部夢想遙不可及。
當然,要努力確保俱樂部的穩定和長久,並不僅僅在於俱樂部名稱的中性化和穩定不變,更要在俱樂部經營管理上下功夫,要實行合理的多元投資,形成穩定的投資來源結構﹔要實行科學、職業的管理,增加俱樂部的營收手段和造血能力。
可喜的是,當前已有一些俱樂部順應大勢,主動更換了中性名稱,如“武漢尚文”更名為“武漢三鎮”,“包頭南郊”更名為“內蒙古草上飛”,“鎮江華薩”更名為“昆山FC”。當然,這些還只是低級別聯賽的俱樂部,希望中超俱樂部也能積極行動起來,更換中性化名稱、完善經營和管理,向著百年俱樂部的目標邁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