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生活,揚帆遠航(我運動 我快樂)

本報記者  丁  汀

2019年01月17日05: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洪運來一家三口在海口國家帆船基地公共碼頭。
  吉 羽攝

  去年12月,中國家庭帆船賽總決賽在海口國家帆船基地公共碼頭舉行。圖為洪運來家庭在比賽中。
  馬洪成攝

  看人民映像
  品百味人生

  核心閱讀

  這一家三口,都是帆船愛好者:爸爸洪運來最早著了迷,媽媽馬嘉嶸被帶動起來,兒子洪一銘才6歲,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識和操作。一家人齊上陣,參加了在海口國家帆船基地公共碼頭舉行的2018年中國家庭帆船賽總決賽,盡管沒有取得好名次,但在碧海藍天間乘風破浪,生活與遠方逐漸拉近距離。

  

  冬天的海口,風剛好,海水也不太冷。2018年12月,中國家庭帆船賽總決賽在海南海口國家帆船基地公共碼頭舉行。60支隊伍約150人參加了3個組別的比賽。來自北京的洪運來家庭雖然沒有取得好名次,洪運來在比賽中還傷到了手,但一家三口對幾天后前往瓊海參加另一項帆船賽的興致一點不減。

  “有句挺文藝的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自從愛上帆船運動,我就想,為啥不能帶著生活揚帆去遠方?”洪運來一邊整理帆船一邊說,身旁的妻子馬嘉嶸正在教6歲的兒子洪一銘練習使用前帆。一家人和和樂樂吸引了一對60來歲的上海夫婦駐足,“一家子一起御風前行,多麼帶勁兒。”大叔感嘆。

  愛好,與工作和生活融在一起

  40歲的洪運來的老家在湖北,從小沒見過海,“第一次玩帆船,就是在海口。”

  2010年,在海口西海岸騎行的洪運來,第一次看到了秀英港上的白帆。“當時覺得很瀟洒,就想學。有人告訴我,國家帆船帆板基地旁,有一個帆船帆板俱樂部。我先學的帆板,后學帆船。”洪運來邊回憶邊笑。

  “他可鬼了,在海口學了兩次,回去心裡痒痒,又怕我埋怨他不管家淨愛玩兒,所以裝作自己不大會的樣子,鼓勵我學。一來二去,我也對帆船產生興趣了。”馬嘉嶸插了一句。

  “實話實說,玩帆船的人越來越多。國內帆船俱樂部不少,船不用買,租就行。大帆船可以四五個人一起出海。但是玩帆船需要時間,隻能利用假期,出趟門怎麼也得兩三天,一家裡隻有一個人玩帆船,假期都不能一起過,所以我就想了這麼個辦法。”洪運來面露得意的笑容。

  近幾年,北京、上海、大連、廈門、海口、三亞、秦皇島等地都有了帆船俱樂部,愛好者也越來越多。兩口子玩著玩著,玩出了門道。洪運來有時候想查找一些關於帆船運動的資料,卻苦於沒有便捷又專業的平台。在互聯網公司做產品設計的他,索性自己做了一個“我要航海網”,介紹航海知識、組織免費培訓,讓更多人可以通過互聯網了解帆船運動。

  洪運來說:“我和愛人前后參加了數十場帆船賽,我們都愛在風浪中與高水平的帆船選手一起競速。無論輸贏,大家一起在海風裡大笑,真是太爽快了。”馬嘉嶸適應帆船運動很快,還曾前往韓國、日本參賽,在航海圈裡比洪運來更有名氣。提起這事,洪運來很為妻子驕傲。

  風帆下,工作、生活與愛好,就這麼平衡了。

  揚帆,濱海城市裡美好的生活圖景

  “你去過很多地方航海參賽,哪裡最令你驚喜?”記者問。

  “現在的海口!”洪運來說,“我從小在山區長大,一直向往大海,一直認為揚帆遠航就應該是濱海城市美好的生活圖景。”

  西秀海灘非常適合建帆船帆板訓練基地,氣候好、風向好、風力好、沙灘好、海水好、海裡無暗礁。海口冬季的溫度在十幾攝氏度,風力和海浪很適合帆船帆板選手訓練。

  然而,在2018年以前,海口西秀海灘卻沒有泊位供運動員訓練。“我第一次在海口學帆船時,就有這樣的感受。隻能遠遠地看到幾艘船在海上訓練。俱樂部也小,就是幾個家庭的規模。雖然說國家隊經常在這裡集訓,市民、游客卻很少知道這裡還有個公共帆船碼頭,更沒多少人來體驗帆船運動。人們住在海邊,卻不能體驗海邊的生活,這是令人遺憾的。”洪運來很感慨。

  “海口市委也注意到這個問題了,所以2017年對帆船帆板碼頭進行了沿線生態修復和改造,讓人們能透光見海、透綠見藍,讓更多人可以感受海上運動的樂趣和濱海城市的魅力。”帆船碼頭運營方、海口海旅控股集團董事長楊曉峰介紹。

  將原本廢棄的油碼頭改擴建成擁有610個泊位的公共帆船碼頭,配套陸地建筑設施,使其成為現在亞洲建成規模最大的公共帆船碼頭之一。如今,從城市的主干道濱海大道一眼看去就是藍天白雲。“我們想讓大海的魅力走進市民、游客心裡,讓更多人體會到海的樂趣。”海口市副市長馮鴻浩說,“碼頭投入使用不到一個月,就有一萬多市民游客報名體驗,再加上中國家庭帆船賽總決賽和中國帆船聯賽總決賽在這裡舉行,帆船運動在海口一下就火起來了。”

  有日子沒來海口的洪運來,這次參加家庭帆船賽總決賽,一看到公共碼頭,眼前和心裡都是一亮。他說:“從濱海大道上就能看到這個公共碼頭,租船的、租設備的,都多起來了。心裡感嘆了一句,海和人的距離,終於拉近了。”

  海洋,讓孩子的心胸更加廣闊

  2012年,洪運來的兒子洪一銘出生。去年,一家三口一起參加了中國家庭帆船賽總決賽。“運氣不好。”馬嘉嶸說,“第一天比賽洪運來就受傷了。”

  “海上航行也有交通規則,講究左舷風讓右舷風,上舷風讓下舷風,后面的船要讓前面的船。可是在繞標的時候,后面有一艘船的舵手經驗不足,直接沖過來了,洪運來怕孩子受傷,用手擋了一下,把手給割破了,流了好多血,還去醫院縫了幾針。本來想說不比了,洪運來不答應,非要我硬撐著比完。”馬嘉嶸有點心疼,“本來我有點生氣,可是他們爺兒倆,一個說自己沒事,讓人家趕緊往前開,別耽誤比賽,一個說人家不是故意的,爸爸沒事就好。”

  6歲的洪一銘,已經知道主帆、前帆、球帆的區別,知道如何根據風向的變化調整帆船行駛的方向。

  “有人問我,帆船運動會駛向遠海,海洋的脾氣不好琢磨,孩子才6歲,學帆船會不會有危險?”洪運來對這件事有不同的認識,“我覺得,隻要了解風浪,海洋就能讓人的心胸變得更加廣闊。我們讓孩子學帆船,就是想讓他知道,在大海上,要遵守‘幫助一切需要幫助的人’的規則﹔面對風浪,要有一往無前的勇氣﹔遭遇挫折,要有重振風帆的意志。這次我受了傷,可是孩子的表現很不錯。我覺得,讓他學帆船沒學錯。”

  離開了海口,一家三口又踏上了前往瓊海參加3日遠距離航行的旅程。當一天的航行結束,馬嘉嶸在朋友圈感嘆乘風破浪后漫天星光的美好,她寫下這樣的話:“一直以來,最大的幸福是,陽光在,船在,你在,我在。”

  這是夜幕和繁星下大海的寂靜與遼闊,也是一家三口對大海和彼此的愛。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17日 13 版)

 

(責編:岳弘彬、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