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 破解難題(走向冬奧)

——中國冰雪扎實備戰北京冬奧會(下)

本報記者  孫龍飛  季  芳

2019年02月01日04: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隨著北京冬奧會備戰工作的全面開啟,科技手段已滲透到訓練備戰的諸多環節。

  目前冬奧會備戰中的科研工作都圍繞著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來開展,以此為導向,各支國家集訓隊在訓練中存在的問題正在被逐一破解。有了科技作支撐,隊伍的訓練不再像以前那樣“憑感覺、憑經驗”,科技手段的應用也讓訓練理念發生了轉變。

  

  進入位於首鋼園區的花樣滑冰國家集訓隊新訓練館,一塊電子屏幕格外醒目。每當運動員投入訓練,他們佩戴的心率監測設備會將實時心率等運動數據傳送到電腦,並在這塊屏幕上顯示出來。這些數據,為教練及科研團隊及時了解運動員的訓練狀態、調整訓練計劃等起到了重要的輔助和參考作用。

  隨著北京冬奧會備戰工作的全面開啟,科技手段已滲透到訓練備戰的諸多環節,以科技作保障、以科技換時間,全面提升冰雪運動科學化訓練水平,成為冬奧會“北京周期”備戰工作的一大亮點,也是冬季項目補足短板、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一環。

  提高科技含量,重在解決問題

  冬奧會進入“北京周期”以來,冬季項目各支國家集訓隊都在訓練中提高科技含量,同時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調整發力方向。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洪平說,目前冬奧會備戰中的科研工作都圍繞著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來開展,以此為導向,各支國家集訓隊在訓練中存在的問題正在被逐一破解。

  速度滑冰項目對運動員的下肢爆發力要求很高,運動員訓練時通常會採取背沙袋的方法,一組動作雖然隻持續幾分鐘,但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對運動員腰部造成損傷。因此,去年12月,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將加壓訓練儀引入速滑國家集訓隊。採用加壓訓練,不僅能更快達到訓練效果,還能大大減少運動員的受傷幾率。

  在實際訓練過程中,許多問題的產生往往不單是訓練器械和方法的原因,而是具體和復雜的,這就需要綜合多個學科的力量集中攻關。

  例如高山滑雪項目,運動員常常要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環境中連續訓練、比賽五六個小時,在服裝和裝備的選擇上必須兼顧保暖性、身體活動的便捷性等,因此服裝材料、供暖電源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納入解決的范疇。“我們要用系統工程的思維,把一個問題拆解成多個問題,形成多個科研項目,然后找各方面的專家逐一解決。”洪平說。

  轉變訓練理念,追求科學高效

  除了訓練方法的創新,科技手段的應用也讓訓練理念發生了轉變。有了科技作支撐,隊伍的訓練不再像以前那樣“憑感覺、憑經驗”,每天訓練的時間、強度、有氧和無氧的比例、對身體產生的效果以及訓練后的恢復等都會通過數據監測而一目了然。

  “冠軍模型”的出爐為各隊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所謂“冠軍模型”,就是借助科技裝備,通過分析世界優秀冰雪運動員的運動數據,為我國運動員的選拔和訓練提供借鑒,明確目標。

  據了解,經過一段時間的推廣、磨合,對運動員關鍵指標的採集匯總已經形成了制度,定期反饋科技輔助訓練收到的成效,以進行及時的調整完善。越野滑雪國家集訓隊副領隊許猛介紹說,教練團隊會根據監測和儲備的數據,制訂和調整訓練計劃。“每個月都有小結,每個季度再進行回顧,反饋制度的建立讓科技助力更加有的放矢”,他說,“如果運動員的訓練數據在一段時間內沒有提升,整個團隊就會在一起作總結、找原因。”

  洪平說,冬奧會“北京周期”的備戰思路,從原來單純強調“大運動量訓練”,到現在更注重追求科學高效,“要根據不同運動員的身體實際,有針對性地調整運動量和運動計劃”。此外,科技含量高的醫療、康復、營養等保障工作的建立健全也在為隊伍訓練保駕護航。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國家集訓隊科研教練陳素峰認為,利用科技力量助力訓練備戰已經成為共識,但是認真刻苦的訓練依然是根本。“科技力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訓練效率,保証訓練效果,但同時‘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的刻苦訓練必不可少。”

  加強國際合作,提升整體效能

  與冰雪強國相比,我國冰雪運動科學研究起步晚,研究領域窄,需要加大投入、聯合攻關,才能真正實現科技助力和科技支撐。“以前在訓練中發現了問題,我們卻不了解有哪些先進技術可以解決,實際上是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洪平坦言,加強國際合作,整合國內外可利用的資源,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是關鍵。

  去年11月,跳台滑雪國家集訓隊女隊前往瑞典集訓了13天,其中一項內容就是在風洞實驗室進行模擬訓練。對空中飛行姿勢等要素的把握,需要空氣動力學理論做基礎。在兩次風洞實驗中,運動員探索如何在空中控制身體、調整飛行姿態的方法,有了不小的收獲,也為本賽季的訓練和比賽奠定了基礎。

  在“開門備戰”思路的引領下,體育科研領域的開放與合作持續深入推進。目前,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已經與國內外多所高校、高水平研究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開展合作,約150家單位正積極參與到北京冬奧會的科技備戰工作中。

  許猛認為,科技的力量節省了選材和育材時間,為項目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便利,更重要的是,科研意識的形成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冰雪項目訓練備戰的大環境,將對項目的長遠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本版制圖: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01日 10 版)

(責編:袁勃、胡雪蓉)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