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成富礦 供需都興旺(體育大看台)

——體育產業怎麼看(下)

本報記者 李 碩 孫龍飛

2019年02月26日08: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數據來源:國家體育總局 國家統計局《2017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與增加值數據公告》

  核心閱讀

  當前,健身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體育消費增長迅猛。

  健身行業在不斷探索新的商業模式,青少年體育培訓的需求旺盛。一些影響力大、特色鮮明的精品賽事,也拉動了相關消費。“體育+旅游”的融合發展模式受到消費者歡迎,體育資源成為產業“富礦”。

  

  “春節回老家過年,但隔天一練的習慣不能丟。”在北京工作的彭歡一回到老家廣西柳州,就趕忙為春節期間的鍛煉找好了場地。他沒想到的是,就連臘月二十九和大年初一這兩天,來健身房鍛煉的人也是絡繹不絕。

  當前,健身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體育消費增長迅猛。今年1月,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進一步促進體育消費的行動計劃(2019—2020年)》提出,2020年全國體育消費總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人均體育消費支出佔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將顯著上升,體育消費產品和服務供給將更加豐富,體育消費環境也將更加優化。

  群眾健身需求高漲,培訓業前景看好

  “原來只是想通過鍛煉塑造更好的體型,現在更多的是為了健康。”隨著對健身的深入認識,彭歡對健身場地和健身模式的要求提高了。除了在健身房進行常規訓練,他每周還聘請私教,進行個性化訓練。

  統計數據顯示,全民健身是體育消費的重點,在2017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與增加值中,體育健身休閑活動同比增加47.5%。一方面,人們參與健身休閑活動的熱情高漲,另一方面,健身行業也在不斷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滿足消費者的多元需求。

  如今,以“智能、互聯、社交”為特色的小型健身房格外受歡迎,通過手機APP(應用程序)就可以輕鬆獲得健身數據,吸引了不少年輕消費者。“我們通過健身數據化、數據社交化的方式與用戶建立了強互動、高黏性的關系。”一家健身企業負責人王鋒說。

  北京市西城區的吳女士讓7歲的兒子毛毛學習擊劍已經一年半了,剛開始是上大課,為了更快掌握要領,還找了私教加練,毛毛對擊劍的興趣不斷提升。“更重要的是孩子學會了尊重規則、尊重對手。”吳女士欣慰地說。

  “2014年以來,青少年體育培訓的需求旺盛,尤其是一線城市的家長逐漸意識到培養孩子體育能力的重要性,”某體育培訓機構負責人張濤介紹說,“近幾年來,在我們這裡參加擊劍培訓人員的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大多數是青少年。”

  體育消費的大幅增長引起了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2017年,我們對整個體育培訓業的估值不過幾百億元。到了2018年,僅僅是青少年體育培訓市場的估值就有1000多億元,這還是保守的估計。”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說。

  精品賽事影響力巨大,拉動相關消費

  賽事辦出品牌、辦出特色,也會拉動相應的消費。比如,辦馬拉鬆賽還給參與者提供了感受城市文化的機會,比賽之后順帶旅游和體驗當地美食成為許多人的選擇。跑鞋、運動服等裝備必不可少,如果還想提升運動體驗,有心率監測功能的運動手表等也受到熱捧。馬拉鬆愛好者梅娜給自己算了一筆賬,每年在體育裝備和相關活動上的開銷約有1萬元,許多專業“玩家”的花費還會更高。

  除了親身參賽或現場觀賽,網絡平台也給人們帶來了更豐富的體驗,成為多種消費的入口。體育迷劉先生是某網絡平台的高級會員,可以收看該平台提供的所有賽事,一年僅會員費就要近1000元。今年足球亞洲杯期間,該平台直播了所有51場比賽,並為付費會員提供了多種解說組合和更高的畫面清晰度。賽事直播中,還會跳出彈窗,提供零食購買渠道。“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零售場景和體育內容消費場景進行融入性處理,為消費者提供綜合服務。”這家平台的負責人曾鋼說。

  “體育+旅游”模式受青睞,發展空間廣闊

  這個雪季,北京的一位滑雪愛好者跑了四五趟河北張家口的崇禮。雖然路途較遠,但是全家人都能在雪場找到自己的樂趣。如今,那裡的滑雪場不光靠專業的雪道吸引愛好者,溫泉、餐飲、娛樂、休閑等配套服務設施的完善,讓滑雪場變成了全家人都喜歡的度假勝地。

  這些年,以家庭為主體的度假式滑雪成為時尚,推動著各雪場進行完善升級。滑雪場生意日趨紅火,盤活體育資源是關鍵。“通過主體產業吸引顧客,打通商業鏈條,通過相關產業來賺錢。”北京大學國家體育產業研究基地副主任何文義認為,隻有把體育資源做成產品,才能把體育產業做活。

  海南通過舉辦環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將自行車騎行開發為一種新的旅游業態,挖掘出一座產業“富礦”。該項賽事至今已連續舉辦13屆,經過多年深耕,海南的騎行愛好者總計超過20萬人,專程到海南體驗的外地車友人數更是連年遞增。

  海南“體育+旅游”模式的火熱,不僅在於辦好了環島賽,更在於打通了產業鏈,將辦賽熱度轉化為產業熱度,在旅游、餐飲、住宿等多個方面創造經濟收益,惠及當地群眾。“體育和其他領域不是簡單的相加關系,需要體育產業從業者、經營者認真思考‘加什麼’和‘怎麼加’,”王雪莉說,“隻有做到有機融合,才能發揮輻射效應。”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26日 15 版)

(責編:胡雪蓉、張帆)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