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冰雪

“水立方”變身“冰立方”到底有多難?

2019年05月14日08:32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原標題:“水立方”變身“冰立方”到底有多難?

  新華社北京5月13日電 

  新華社記者王夢、姬燁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國家游泳中心的改造工作正如火如荼進行。為了迎接2022年北京冬奧會,2008年奧運會作為游泳、跳水、花樣游泳項目比賽場地的“水立方”,將被改造為“冰立方”,成為冰壺項目的比賽場館。這次改造也將讓國家游泳中心成為雙奧場館,也是世界首個“冰水轉換”的場館。

  “它經過2008年的奧運會,獨一無二的形象深入人心,而且它獨特的建筑藝術在建筑界也享有一定的地位。”說起這座場館,孫衛華的臉上寫滿了驕傲。

  孫衛華是國家游泳中心這次“冰水轉換”的設計總負責人。參與了“水立方”最初設計的他,如今又和當初的老同事一起面對“冰水轉換”的任務,他向記者坦言心情十分復雜。

  孫衛華說:“冰上場館在國內相對是一類比較少的建筑類型,具有一定的專業度,而且又是一個既有建筑的改造,還是一個著名建筑的改造,更是實現‘冰水轉換’的雙奧競賽場館改造,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但另一方面,包括我在內的設計團隊,主要成員大多是十幾年前‘水立方’建設時期的老人,大家對‘水立方’感情很深,而且前后又參與了它的大大小小若干次的改造設計工作,對‘水立方’非常了解,我們認為我們具備比別人做得更好的先天優勢和情感動力,所以說面對這項任務,是一種既有壓力又充滿信心的狀態。”

  據孫衛華介紹,“水立方”從誕生之日起,已經充分考慮了未來的建筑生命的延續性,實現辦賽、參觀、健身、演出等多功能運營需求,但要直接把它從一個夏奧場館改造成冬奧場館,這在建筑歷史上鮮有先例,不過經過與國際冰壺聯合會的溝通,以及大量查閱資料,孫衛華發現兩種場地存在相似性,這讓他和團隊成員信心大增。

  “首先從場地規模上來講,一個標准的冰壺場,比如四個賽道的冰壺場和一個標准的泳池,存在著一定的契合度,都是一個長方形。然后從尺度上,泳池是基本上可以兼容冰壺的尺寸的要求。所以我們覺得首先它從先天條件上是能兼容的,這就給我們很大的信心。”孫衛華說。

  然而,冰壺比賽對於場地穩定性、冰面品質、平整度等要求很高,而且游泳比賽和冰壺比賽對於溫度、濕度、光照、聲學等環境因素的要求又大不相同,孫衛華開玩笑說“這由‘水’變‘冰’,多的還真不只是‘兩個點’。”

  “比如說‘水立方’原來它是泳池,水的溫度、池岸的溫度和看台的溫度是一個體系。但是轉換到冰面以后,一下子它的溫度場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冰面的溫度是零下8.5攝氏度左右,距離冰面1.5米,它變成了10攝氏度到正負2攝氏度,然后到觀眾區可能變成18攝氏度,這個和原來的溫度場分布就有比較大的變化。濕度控制上要把露點溫度降到負4攝氏度。”孫衛華解釋道。

  另外,“水立方”是獨特的ETFE(人工高強度氟聚合物)膜結構建筑,“水泡”的透光性好,但冰壺比賽過程中不能有光照到冰面上,設計團隊必須要想辦法既呈現“水分子泡泡的效果,又能不讓光直接照射”,還要使用吸聲材料把場館的混響時間控制在2秒,確保隊員之間能夠在賽場上相互交流。

  更重要的是,這次改造並非一次性的永久工程,而是要在未來根據需要,多次在“水立方”和“冰立方”之間轉換,實現“雙輪驅動”,因此既要“保留原有‘水立方’各種的運行的功能”,又要“增加冰的功能”,甚至未來除了冰壺比賽,還要擴展至冰球、短道速滑等領域。

  “所以我們有些東西是做成永久性的,有些東西是需要考慮它是一種臨時轉換切換的模式。”孫衛華解釋道。

  “水立方”將通過在游泳池裡架空結構實現轉換,這也能大幅降低后期拆除改造成本。

  科技的應用也是本次改造的一大亮點,為了解決“冰水轉換”過程中的各種難題,來自哈工大、中國研究院、清華大學的專家開展了技術攻堅,對空調、除濕、送風等系統進行了改造,並計劃將場館“信息化”“智慧化”,在改造中升級智能化系統。

  “‘水立方’這次改造,我們還是特別注重它的節能、綠色的改造升級措施。比如說節能,我們採取了一系列手段來實現我們節能的目標。首先我們要進行一些智慧化的控制,它的溫度、濕度、照明、聲學的控制系統,我們需要通過智能化的控制來實現自動調節。”

  孫衛華還補充說,未來到2022年這一段時間,設計團隊會結合科技或終端產品,在場館中應用5G、VR、AI、BIM等技術,甚至讓觀眾穿上可穿戴設備,讓他們在觀賽過程中有更好體驗。

(責編:胡雪蓉、楊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