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青城呼和浩特,開啟一場別具特色的馬拉鬆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草原風光令人無限向往。當大草原遇見馬拉鬆,會開啟怎樣不同的奔跑體驗?
5月25日上午8點,陽光洒在呼和塔拉的萬畝草原上,微風送來青草的芳香,2019年呼和浩特馬拉鬆暨“健康中國”馬拉鬆系列賽呼和浩特站鳴槍起跑。來自世界各地的15000名跑者齊聚呼和浩特市,開啟“呼馬”賽場上的激情奔跑。
來自世界各地的15000名跑者開啟“呼馬”賽場上的激情奔跑。(人民體育特約攝影師 風11 攝)
呼馬激發城市體育新活力
體育,有改變世界的力量。體育,有改變城市的力量。內蒙古自治區體育局副局長李志友這樣說。
呼和浩特,是一座與馬拉鬆有不解情緣的城市。
呼和浩特,意為“青色的城”。呼和浩特市北依陰山山脈,南瀕九曲黃河,是一座有400年歷史的具有鮮明民族特點和眾多名勝古跡的塞外名城,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創新試點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內蒙古自治區曾經出過很多馬拉鬆名將,在中國馬拉鬆史上有獨特的位置。
呼和浩特馬拉鬆賽的舉辦,結束了內蒙古自治區首府長期沒有馬拉鬆賽事的歷史。
這場賽事由中國田徑協會、人民網、內蒙古自治區體育局、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今年是第二屆。2018年度呼和浩特馬拉鬆被中國田徑協會授予了銅牌賽事的稱號。
跑友們暢快地奔跑(人民體育特約攝影師 風11 攝)
2018年,第一屆呼和浩特馬拉鬆賽鳴槍開跑。萬名跑者從呼和浩特國際會展中心出發,途經濱河景觀路、內蒙古博物館、如意和大街等城市地標景觀,賽道穿城而過,飽覽這座塞北名城發展的新面貌。
呼和浩特市委副書記、市長馮玉臻指出,首屆呼馬不僅激發了群眾參與馬拉鬆比賽的熱情,而且有效推動了呼和浩特全民健身運動。
2019年,呼馬將跑者從城市帶到了草原。呼和塔拉,是距離呼和浩特市區最近的草原。這座城市“后花園”讓跑者真切地感受到草原策馬揚鞭的磅礡氣勢。天高草長,這裡給予跑者“縱馬青城”的最佳體驗。
為了擦亮呼馬的名片,充分挖掘呼和浩特市體育旅游資源優勢, 5月24日,呼和浩特“馬拉鬆促進城市發展主題論壇”隆重舉行。人民網副總裁唐維紅,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高力,人民日報海外版前高級記者陳昭,新華社高級記者、首都媒體跑團領隊汪涌,清華控股華控基石基金管理合伙人王東翔,新體育專職編委譚杰,馬拉鬆名將胡鋼軍,呼和浩特市體育局局長史榮恩,秘境百馬創始人金飛豹,悅跑圈創始人梁峰,廈門大學體育教育學副教授黃力生等多位嘉賓共同登台,為呼馬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同時,唐維紅、汪涌、譚杰、梁峰、李克等嘉賓出任了25日10公裡跑的賽事領跑員,與眾多跑友一同“青城縱馬”。來自於人民網的“人民紅”跑團特意從北京趕來參賽,成為賽道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今年,每一位屬馬的跑者都會收到一枚青銅的木馬吊墜,留下一份呼馬獨特的回憶。
值得一提的是,5月31日恰逢“世界無煙日”。2019年呼馬將“無煙”主題加入本次賽事,呼吁減少吸煙,避免對非吸煙者的二手煙損害。無煙馬拉鬆,不僅是一項公益之舉,更是一項倡議。主辦方希望以此為契機,帶動更多馬拉鬆賽事加入無煙馬拉鬆的大家庭。
青城縱馬 感受不一樣的城市景觀
呼和塔拉萬畝城市草原(王慧 攝)
羅馬尼亞跑者克裡斯蒂安為草原青城點贊:“這裡能夠看到萬畝草原!而且我還看到呼和浩特正在修地鐵,這裡的城市建設太棒了!”
天藍草綠的萬畝城市草原、獨具特色的“蒙古包”建筑群、熱情如火的民族歌舞表演、美麗宜居的城市景觀風貌……初夏的青城呼和浩特市,天高氣爽、氣候宜人,條件良好的賽道讓跑友們能夠充分享受跑馬的樂趣。
今年,來自12個國家的跑者參加了呼馬,外地跑者佔到總人數的三分之一。來自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千余跑者專程趕來體驗草原馬拉鬆的風情。
“呼和浩特的城市建設突飛猛進,一年一個樣。”來自北京的63歲跑者魏鳳林,已經是第二次參加呼和浩特馬拉鬆。開跑前一天,他先去感受了一下賽道。看到沿途的風景,魏鳳林感覺“青城”實至名歸。
體育正為城市發展帶來新的活力。馬拉鬆不僅僅是一場賽事,更是一座城市的節日。當人們因為馬拉鬆而來到這裡,他們體驗,他們感受,他們歡慶。城市無論是氣質還是肌理,都感受到鮮活的變化。
今年年底,呼和浩特至北京的高鐵就要開通了。魏鳳林對此很期待,“以后就可以經常來度假了,兩個多小時的車程非常方便,這裡就是咱北京的后花園。”
參加“馬拉鬆促進城市發展主題論壇”的專家們指出,一座城市之所以能讓人們願意來,來了以后能留住,能消費,這都是體育賽事可以幫助城市發展解決的問題。一場馬拉鬆,為城市帶來的品牌宣傳和帶動效應,是無法簡單衡量的。呼和浩特,有成為馬拉鬆名城的潛質。
專家們一致認為,呼和浩特應該大力發展馬拉鬆,讓呼和浩特馬拉鬆真正成為城市的一張亮麗的名片。
“一線兩帶” 打造15分鐘健身圈
內蒙古少數民族群眾文化體育運動中心(賀茂杰 攝)
參加此次比賽的呼和浩特市民王勇先告訴記者,這已是他第二次參加“呼馬”:“我還記得第一次比賽完,全身都抖,腿疼了一個禮拜才緩過來。從那次比賽之后,我就開始有意識地鍛煉身體,這一次跑完感覺很舒服,看來日常鍛煉還是非常有效果的。”
呼和浩特市體育局局長史榮恩表示,近年以來呼和浩特體育事業快速發展。呼和浩特通過各項賽事的舉辦,吸引了廣大的健身愛好者參與到全民健身中來。同時,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廣大的健身愛好者和體育愛好者提供更豐富更專業的健身場所。
目前,呼和浩特市每年組織全民健身活動達一千多次,參與的人群達到200多萬人次。全市有682片籠式足球,建有專業的游泳、跳水館、綜合滑冰館、羽毛球中心、乒乓球中心、網球、保齡球館等設施。
從2016開始,呼和浩特市許多公園陸續開辟出許多健身場地,給市民們健身鍛煉提供了許多方便。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體育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市民走出家門,積極參加各項健身活動。運動鍛煉,已經成為市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為了方便廣大市民健身鍛煉,實現“15分鐘健身圈”的目標,呼和浩特市開始構筑城市體育框架,即在城市主城區規劃建設體育健身“一線兩帶”。
“一線”是指沿城區中心大街,利用已建成的體育場館,與健身群眾健身鍛煉的公園、廣場連成一線,組織開展體育健身活動,派駐社會體育指導員指導健身群眾科學健身,有計劃地配備體育器材,在有條件的公園建設小型健身館,完善城市功能,拓展群眾健身場地。
“兩帶”包括北帶和南帶,圍繞大青山南坡和南環城水系,構建生態體育健身帶和休閑體育健身帶。北帶為生態體育健身帶,融體育基礎設施於生態環境建設中,將賞景悅心與強身健體相結合,從而形成生態體育健身帶。南帶是休閑體育健身帶,為大眾開展體育活動提供場所,將科學健身的理念融入休閑生活之中,提升生活質量和生活品位,從而形成休閑體育健身帶。
馬拉鬆,是全民健身的縮影。呼和浩特不僅是跑者的天堂,隨著 “15分鐘健身圈”成為現實,更成為全民健身的典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